最大的问题在于中五国跟西域不通火车,大型设备靠车辆运输基本不现实。
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距离,需要很庞大的运载能力。
有些可以不惜代价挪过去,对于第八战区有质的提升。
譬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,能够生产T34坦克。
譬如比什凯克机械厂,能够生产轻型轰炸机。
譬如第聂伯工厂,能够生产重型坦克跟重炮。
只要迁移过去,立马具备这两项能力,再依托工厂来衍生新的技术,培养新的工人,便可以借此机会开设分厂,让它在第八战区生根发芽。
这样一来,中型坦克、重型坦克、轻型轰炸机、拖拉机、牵引车,全都有了。
为此哪怕靠十几万人力拖拽,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,也是值得的。
至于其他的,就需要等铁路贯通之后,再进行图谋了。
这种工业大迁徙的机会可不常见。
若不是汉斯帝国的锋芒太盛,中五国跟李峰都吃不到这些细糠的。
部队往前线赶,接下来的事情,就需要周卫国、老西、付无义三人牵头搞起来了,一个把持预备役部队,掌握军队大权。
一个负责工厂迁移,狠狠的握住工业核心。
另一个则是负责交通水利建设,让中五国跟西域用铁路串起来。
正好在日军手上弄到了10亿法币,必然是毫不犹豫的砸过来。
五位书记在议会厅里传阅李峰的计划,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。
当看到第八战区将派遣 5 万名工人、3 千名技师支援”的条款时,尼古拉沃尔露出了深深的担忧,但是其他几个人却很是满意的样子。
“咱们出土地和粮食,他们出人和技术,双赢的局面。”
哈国第一书记还有些犹豫:“可这样一来,工业和交通不就全被他们掌控了?”
“掌控总比亡国强。汉斯的坦克已经直插苏维科夫了,一旦苏维科夫被攻占了,我们都难逃敌手,没有工厂生产炮弹,没有铁路运送物资,咱们守得住吗?”
也是这个道理。
碍于局面,纷纷签字确认。
老西乘坐飞机到达机场,这位失去了军队大权的长官,已经趋向于退休状态。
喝喝茶,看看报。
哪曾想一纸调令,就给他安插过来担任什么工业迁移计划总师。
见过世面的人,但不多。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