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峰拿起铅笔,在地图上的西方面军防区画了个圈,“告诉参谋部,需要咱们往哪冲,尽管开口。就算是拼光这五个坦克师,也得给大哥把防线守住!”
“但是呢,我们现在需要油料,需要反坦克炮,需要炮弹,需要卡车。”
“总不能让我这25万兵力,拿着树枝跟汉斯帝国拼命吧。”
“这件事交给诺维科夫同志了,辛苦你跟后勤部开口,说一说我们的困难。为了急行军,裤衩子都磨破了。”
“很多士兵都挂空档呢。”
担心诺维科夫听不懂,特意找了经验丰富的翻译。
但挂空挡这件事,无论怎么翻译,也翻译不出精髓。
“就是…… 士兵们的衣物磨损严重,连最贴身的都没了。” 翻译急得满头汗,“行军太急,没来得及补给,现在连换的都没有。”
诺维科夫傻眼了,记事本上面刚记下 “第八战区愿全力支援” 的字样,此刻突然显得格外讽刺。
“李长官的困难,我会如实转达,争取就近补充物资。”
旁边就是伏尔加工业城,这里工业发达,物资雄厚。
石油、机械零件、子弹、炮弹等,均可以在这里补充。
尤其是绥造火炮跟苏维帝国火炮同源,炮弹是可以通用的。
李峰大手一挥,先要他一两万炮弹压车。
另外则是半自动步枪。
除了后方兵工厂自产步枪之外,还需要从苏维帝国补充。
独立军的战斗力强,士兵综合素质在线,既如此,好钢用在刀刃上。
反正帝国士兵也看不上SVT40半自动,不如多多的装备给独立军。
另外一点,雷雨计划的实施,让苏维帝国大量的物资都扔在了前线。
本以为能够以此顽强固守,实际上被汉斯帝国一波捅穿。
二三线几乎没有兵力,也没什么装备。
后方生产出来的武器发给谁?
预备役还在征召,前线部队还在溃败,还不如发给李峰的南疆方面军。
战时最操蛋的一件事是仓库里堆着武器,没有发放到士兵手上。
这种情况很常见。
没有命令的情况下,仓库看守不可能打开仓库。
但李峰既然来了,伏尔加工业城的仓库就得刮一层皮。
筹备渡河的船只、浮桥,25万人带着自重渡河,至少需要几天时间。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