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6章 会战兵力80万对20万(第1页)

纵观战场之上,汉斯帝国的装甲部队推进的并不快。

既有泥浆期到来的缘故,也跟苏维帝国的坚清壁野有关。

苏维帝国在撤出工业区的过程中,转移走了大量的设备、物资、原材料,带不走的设备则统统毁掉。

宁可全部炸毁,也不留给汉斯人。

导致一群人占领了大片的废墟,对于继续东进的想法并不高。

还有就是东进几百公里乃至近千公里,集团军群的后勤压力也比较重。

多种因素刺激下,让战线出现了连续几天的停滞不前。

也可以说此时此刻到了汉斯帝国用兵的极限,再想往东打,需要更多的装备,更多的兵力,更好的气候条件。

冬季即将到来,装甲部队因为后勤供应问题,战斗力正肉眼可见地下降。

卡车、汽车已经跑不动了,更没有铁路维持后勤运输。

很多地方用马车维持运输,所能支撑的物资不足之前的三分之一,经不起一场大战的消耗。

汉斯帝国内部,也被迫对于南方集团军群的战略也有了一些调整。

可以稍微的缓住攻势,一切等明年春再谈。

核心重点还是放在苏维科夫,先拿下这座首都城市再说。

李峰就看中了这一点,趁着敌人筋疲力尽到了极限,抽空来一发冷箭,打在对方的七寸上。

这时候不得不提一下南方集团军群内部的想法。

既然帝国的意思是好好休息,那么第六集团军司令赖歇瑙,根本没有继续东进的想法。

他的部队遭受了连续阻击,伤亡较大,后又被李峰吃掉了摩步团等精锐。

准备利用冬季即将到来的时机,好好的休养一番。

作为第六集团军钳形攻势的第一装甲集群,却不这么想。

第一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恩特还想着多进攻,看能否拿下北高加索区域。

这样明年开春,就可以直达高加索油田了。

第六集团军、第一装甲集群就像螃蟹的两个钳子,双方通力合作的时候,可以形成很好的钳形攻势。

互相配合,互相穿插迂回。

可当一个钳子停滞不前,另一个钳子孤军往东的时候,这不是妥妥的孤军深入吗?

此时此刻第一装甲集群单独向东推进六十公里,像伸出的巨大中指,点草苏维帝国防线上的所有士兵。

动用兵力正面牵扯,侧翼迂回,突击后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