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海堂医馆。
中午陈佑和翁海泉小酌了几杯,老爷子小半斤莲花白下肚,依旧脸不红心不跳,可见平时保养得当。
吃完饭他跟着师徒俩来到书房。
房间不大,古色古香。
四壁立着书架,整齐码放着泛黄古籍。
案头摆着铜炉,袅袅檀香升起,闻着令人平心静气。
陈佑忍不住用感知一扫,发现只是些寻常医书,并没特别之处。
自从空间发生异变,他感觉自己都有强迫症了,看到老物件儿都要查看一番。
翁泉海走到紫檀木桌前坐定,从抽屉里取出一封米黄色空白名帖。
名帖质地考究,赫然是松竹斋出品,至少要五毛钱一封。
这家老字号开业五十多年了,去年刚刚完成公私合营,主营文房用具和书画用纸,非常受知识分子欢迎。
得益于原身经验,陈佑倒是对此不陌生。
名帖既是重要社交工具,也是身份品味象征。
据说当年冯军阀收到直系吴名帖,见其尺寸竟然比自己的长出一截。
心里不爽,特意定制了更长的回赠。
名帖重要性,由此可见一斑。
高大夫在边上研墨,翁泉海提笔蘸墨,笑着说,“这拜帖便是脸面,半点马虎不得。”
话音未落,笔锋已落在纸上,
“百草厅景琦先生钧鉴
晚辈翁泉海谨荐
后学陈佑君,仰慕先生风范,
陈佑君久经营商,于实业一道略有心得,尤对药行商事颇为关注,
愿趋府拜谒,求闻教益。
泉海堂翁泉海 顿首 敬托”
字体有些偏草书,写的随心所欲,陈佑看的眼睛一亮。
心里琢磨着回去也要练练毛笔字,看着就是漂亮,不是硬笔可比的。
“师傅,您这拜帖写明日怕是不妥,”
高大夫突然插话,“明日是白七爷七十大寿,一早便让人送了帖子来,请您过府赴宴呢!”
“你为何不早说?真是马后炮!”
翁泉海眉头紧皱,语气不善,伸手取来新的名帖准备重写。
高大夫讪讪一笑,不敢还嘴。
陈佑闻言心里一动,白七爷过寿这段剧情他记得。
那天场面很大,区长上门祝寿,还请了戏班子搭台唱戏,晚上区里还派了放映员来放电影。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