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国十五年四月十五日,深夜。
皇宫,勤政殿内。
就在柴云海好不容易分析的差不多了,刚刚睡去之际,当朝皇帝柴裕还在勤政殿内小心翻看史官记下来的天幕内容。
“陛下,如今已经亥时了,夜已深了,该歇了。”
贴身太监王顺见夜色已深,皇帝柴裕还没有去歇息的意思,于是开口提醒了一声。
“是吗?已经到这个时候了啊。可是朕还不能歇息啊,先帝将这天下托付给朕,可是朕却一直没能做出什么功绩,如今出现了天幕这个亘古未有的变数,朕必须要从中看出来些东西才行。”
“陛下,老奴斗胆一言,这天幕凭空出现,如日月般长存天际,怎么看都并非人为,如今陛下却日夜研究此事,若是……若是陛下有什么不测,这天下可就真是安危难定了。”
皇帝柴裕一怔,揉了揉疲惫的眼角,又按了按眉心,这才说道:
“王顺啊,你也跟了朕二十多年了,自朕记事起你便一直陪伴朕,朕啊,也跟你说点心里话。”
“陛下请讲,老奴洗耳恭听。”
“先说我大周将来的历程吧,你来看这个,这是天幕第一次出现时,史官记下的。”
贴身太监王顺恭敬地接过皇帝柴裕手中的书简,认真阅读起来。
“这上面什么点赞,收藏,评论什么的,许是后世出现的词句,现在理解不了也不影响,重点在这里——”
皇帝柴裕顿了顿,抬手指向书简上“世祖文襄皇帝”的记录,继续道:
“上面说啊,朕的十四皇子是大周世祖,是文襄皇帝,朕很欣慰老十四能有如此功勋,毕竟这世祖可不是轻易给的。”
贴身太监王顺见皇帝柴裕脸色有所缓和,连忙附和道:
“陛下所言极是,有功曰祖,有德曰宗,非伟功不可称祖,我大周对庙号议定向来严苛,纵是北击匈奴的先帝,最后也只得了仁宗的庙号,十四殿下能有世祖之庙号,足见其功业之大。”
“哈哈,据天幕所言,老十四有复国的功业,得此庙号并不奇怪,这也正是朕所忧心的。要如何才能复国呢?自然是要先亡国,而且亡国的时间还不能太远,太远的话老十四都老死了,就算复国也轮不到他,所以啊,也就是朕死后不久,这大周就亡了。”
这话一出,吓的太监王顺当场跪倒在地,声音颤抖地说到:
“陛……陛下,以老奴观之,我大周北有长城守军拒守,西有西北铁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