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元殿内。
丞相黄识退下后,皇帝柴裕将目光从《周书·穆帝纪》上移开,落在阶下的十四皇子柴云海身上。
只见少年依旧微微低头盯着身下的朝靴,百无聊赖的目光中没有一丝神采。
“皇十四子云海。”
皇帝柴裕放缓语速,尽量温和地说道,“上前接旨。”
殿内三百余双眼睛同时转向亲王班次的首位。
只见十四皇子柴云海的朝靴碾过“潜龙勿用”的卦象,每一步都踏在金砖的接缝处,仿佛在丈量着权力的距离。
他在御座前跪定,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与脚下官靴的“哒哒”声重叠。
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接近大周皇权的核心,嗅到龙袍上的沉水香里混着的墨香味。
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——”
鸿胪寺卿展开明黄诏书,朗声念出圣旨:
“辽地乃大周西北屏障,今农耕凋敝,朕心甚忧。皇十四子云海,温和恭俭,仁孝聪慧,着为‘劝农使’,持节巡视河东,监工康民犁试种事宜。钦此。”
诏书递到眼前,十四皇子柴云海注意到诏书末尾的“持节”二字。
在本朝,这二字意义极大,意味着他可以调动地方驻军,生杀予夺,如陛下亲临。
“儿臣遵旨,谢父皇恩典。”
十四皇子柴云海起身,有意无意地瞟向朝中诸臣的方位,朝臣们好奇自己长什么样子,自己也对朝臣们很好奇。
前世看古装电视剧时,里面的朝臣单单看面相就很容易区分,长的端端正正的就是贤臣清官,生的贼眉鼠眼的自然就是奸臣贪官了。
只不过,现在的情况貌似与电视剧中不同啊,这一眼望去,武将基本都是凶神恶煞,怒目圆睁,文臣那里则清一色的儒雅随和,老点的臣子,像是丞相黄识,看着都有点仙风道骨那意思了。
这真的有人能一眼分清忠奸吗?
柴云海小手一摊,表示自己完全分不清,而后轻叹一口气,心道当皇帝果然好难,还是先看看父皇是怎么当皇帝的吧,看天幕的说法,日后就得自己上去当皇帝了,趁着父皇还活着,得多偷师一点。
文臣队列中,侍中卢挽悄悄晃了一下朝笏,假装无意地轻轻磕在身旁同僚的玉佩上,发出一声极小的清脆声响。
在同僚微微点头后,侍中卢挽深吸一口气,开始打起腹稿。
十四皇子这劝农使在地方上是仅次于一州刺史的实权职位,而十四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