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郡守闫公均没等到岳父大人,镇北大将军调遣清河县剿匪军的军令。
他便想到,要是将清河县的这支军队,上报给朝廷,是不是就没用自己省吃俭用,拨款养着?
现在朝廷和雪国及图古斯国全面开战,朝廷肯定需要这样一支军队。
想到这里,闫大人不但交出了徐州地方军的军权,还顺带将清河县内十万剿匪军的事,也上报给了朝廷。
……
紫金殿上,大虞高宗至圣天隆文武先觉至诚仁皇帝英气勃发,端坐在龙椅上,威严的脸上洋溢着自信。
这股自信,自然是“太皇太后”给他的!
在这把龙椅上,他已经坐了十多年了。
这十多年来,从没有一刻,像现在这般自信从容。
兵部尚书手持笏板,从武官队伍中走了出来,对着仁皇帝施了一礼:“启禀陛下,臣有事要奏!”
仁皇帝眉毛微蹙,这老匹夫以前是主和派,不像镇北大将军那样,总是提议北伐。
前两年限于国力,兵部尚书主和,仁皇帝也就不说什么。
但现在仁皇帝的“义父”已经出关,堂堂大虞王朝,就应该踏平蛮夷之地,让给四海皆臣服。
这老匹夫还不识抬举的一个劲儿的告诫仁皇帝,不能出兵,最好向雪国也朝贡,继续苟起来发育,才是中兴之道。
“太皇太后”大限将至,继续苟下去,苟到“太皇太后”嘎了,再全面开战,收复故土?
仁皇帝对兵部尚书的不喜,已经到了极点。
这会见这老匹夫又要启奏,立马道:“爱卿,你最好说些有用的,要是在这朝堂之上,你胆敢再胡言乱语,动摇军心……”
“那么,朕就拿你项上人头祭旗!”
仁皇帝的声音转冷,兵部尚书这一刻,才清楚仁皇帝这是动了真怒,恐怕拿他祭旗,不是威胁,而是认真的。
于是兵部尚书将腰躬下,一副不敢的样子:“陛下,下面人传来消息,徐州清河县,有十万大军,名为剿匪军,实则是清河县县令许铁柱的私军!”
兵部尚书说完这句话,又直起身子,看向站在武官队首的镇北大将军司马和。
毕竟现在清河县的县令,当初就是司马和和他的手下庞冬一起向朝廷请命,仁皇帝才将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草民,破例任命为一县之首。
站在武官队伍中的司马和与庞冬闻言,皆是一震。
他们二人可从来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