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寒林雪覆蕴生机
长白山的冬,来得凛冽。第一场雪落时,像撒了满坡的碎玉,把向阳坡的九叶仙株都盖了个严实,只露出几截淡绿的茎秆,在寒风里轻轻抖着,却不见枯萎——这是花瑶临走前教给马林的“冬藏之秘”:“九叶仙性温,根藏阳气,雪盖着反而能护它不受冻,等来年春阳一照,根里的劲就全冒出来了。”
马林每日都会去坡上看一眼,用手拨开积雪,摸一摸茎秆的温度,还是温温的,心里就踏实。他把花瑶留下的树皮笔记揣在怀里,那上面记着九叶仙的性味、配伍、采制,还有一个个病案,字是用炭笔写的,有些地方被汗水浸得模糊了,马林就用新的炭笔描一遍,像在守护一份沉甸甸的念想。
山坳里的风,带着雪粒的凉,却也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——是晒干的九叶仙叶,乡亲们把它们装在布袋子里,挂在屋檐下,既能防潮,又能在阴雨天闻着安心。有老人说:“这香是仙子的灵气,她虽被带走了,却把心留在了这草里,护着咱们呢。”马林听了,总忍不住抬头望天空,云絮飘过,像花瑶的裙摆,他知道,自己得把这份“灵气”传下去,才对得起花瑶的牺牲。
第五卷 寒林雪护仙株脉,马林承教解危疴
天兵带走花瑶的那个冬天,比往年冷得更甚。临江村的屋檐下,冰棱挂得有半尺长,风刮在脸上,像刀子割。村里的王阿婆,原本痹痛好了大半,这天夜里突然发起高烧,咳嗽得喘不过气,儿子急得直跺脚,跑来找马林:“马大哥,我娘说胸口像压了块冰,连气都吸不上来,你快想想办法!”
马林背着药篓赶到时,王阿婆躺在床上,盖着三床被子还在发抖,嘴唇发紫,咳出的痰是白色的,像泡沫。马林摸了摸她的脉,脉沉迟而弱,又看了看她的舌头,舌淡苔白腻——这是“阳虚咳喘”啊!肾主纳气,肾阳不足,不能把气往下收,寒邪就堵在肺里,导致咳喘。花瑶之前说过,这种证型,要用九叶仙的根,配干姜、细辛,温肾散寒,才能把肺里的寒邪赶出去。
他想起花瑶教的“秋收冬藏”:九叶仙的根,秋天采挖后埋在沙土里,冬藏时阳气最足。马林赶紧回家,从地窖里取出珍藏的九叶仙根,根须雪白,断面渗出乳白色的汁液,闻着有股醇厚的药香。他把根切成薄片,和干姜(性温,味辛,能温中散寒)、细辛(性温,味辛,能温肺化饮)一起放进陶锅,加水慢煎——干姜引药入脾,细辛引药入肺,九叶仙引药入肾,三药合用,是“三阳同补”,正好对应王阿婆的肺脾肾虚寒。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