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沙州春醒传药讯,残卷初成待续章
唐代景龙四年春分,沙州的积雪终于融尽。绿洲边缘的三枝九叶草冒出淡绿芽尖,叶片上的晨露映着朝阳,像飞天垂落的碎露,沾在骆驼刺的尖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。开元寺的药圃里,慧明僧医正带着徒弟法显晾晒冬藏的草根——这些草根埋在松土里熬过一冬,外皮泛着浅褐色的光泽,用指尖掐开,乳白色的汁液缓缓渗出,比往年更浓稠,药香混着松针的清苦,在风里散开。
药圃旁的石桌上,摊着《沙州医案》的草稿,竹简用细麻绳串着,每页都密密麻麻写满字迹,还夹着几片压平的三枝九叶草标本:有春采的嫩尖、夏摘的壮枝、秋挖的块根。法显指着草稿里“飞天散治寒疝”的病案,指尖划过“驼乳送服”四字,轻声问:“师父,去年阿古拉用冬藏草根配干姜见效快,若是遇到体质弱的老人,干姜会不会太烈?”
慧明拿起一株刚采的草芽,指尖拂过锯齿状的叶缘,叶片在阳光下透着韧劲:“这就需懂‘五运六气’——今年是木运太过,春阳偏盛,老人体质虚,干姜可减至一钱,再加三钱枸杞子养阴,既保温阳之力,又防燥伤津液。草木的性子是活的,医方也得跟着天候、体质变,这才是‘天人合一’的真意。”
正说着,商队的王三郎骑着骆驼赶来,驼铃叮当作响,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羊皮卷:“慧明师父!于阗的商队带信来,说他们按您的方子制飞天散,治好了三十多个寒疝患者!还说龟兹的胡商也想要配方,您能不能多写些用法,我们帮着捎过去?”慧明接过羊皮卷,指尖触到温热的驼毛,卷上用西域文字画着三枝九叶的草图——原来远方的人已开始学着认草,他忽然觉得,这株从绿洲里长出的仙草,不该只留在沙州,它该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,把暖意传到更远的西域,而这《沙州医案》,也该补全更多未尽的篇章。
第五卷 冬寒顽疾施重剂,草根配伍杜仲强
入夏前,沙州城门外来了支龟兹商队,为首的老商客诃黎勒被人搀扶着,脸色苍白如纸,双手死死按着小腹,每走一步都疼得皱眉。商队的人说,老诃黎勒患寒疝二十余年,每年冬春必发,这次为了赶在暑前把丝绸运到长安,冒雪穿越莫贺延碛,风寒侵体,寒疝突然加重——睾丸肿得像熟杏,皮肤泛着青紫,连翻身都要旁人托着,在沿途的驿站喝了郎中开的温经药,反而吐得更厉害,只剩一口气撑着来沙州找慧明。
慧明在开元寺的义诊棚里为他诊脉,指尖按在腕上,只觉脉象沉迟如刀刮,几乎摸不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