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岭藿仙传
楔子
秦岭深处,终南余脉绵亘千里,云雾似素练缠绕峰峦,自春至冬,循着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天道轮转。山有灵,草木含章,其中有一种草,生在阴坡石隙间,三枝亭亭,每枝生三叶,九叶攒簇如翠羽,当地山民唤作“羊合草”——因见岩羊常啃食此草后矫健善跃,口耳相传其能壮筋骨、祛寒邪。北宋嘉佑年间,终南脚下有个村落名唤“药谷村”,村中有位青年医者姓苏名景,字仲阳,承祖业习医,常携竹篓、药锄入山采药,尤好记录草木形态与药效,行囊中总揣着一卷祖父传下的残旧《神农本草经》,扉页上“天人合一”四字已被摩挲得边角泛白。这年春分刚过,山间杜鹃初绽,苏景又一次踏上了寻药之路,却不知此番行程,竟会牵出一段连接草木灵韵与医典传承的佳话,让“羊合草”之名,最终载入《本草图经》的煌煌篇章。
上卷·秦岭寻药录
第一卷 春山遇痹证 九叶显真机
春分后第三日,晨雾还未散尽,苏景已踏着沾露的青石板路往“九叶坡”去——那是祖父临终前指给他的地方,说那里的“羊合草”最是地道。坡上松荫如盖,潮气裹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,他拨开丛生的蕨类,果然见石缝间冒出几株青翠的草芽,三枝分展,每枝顶生三叶,叶缘带着浅浅的锯齿,叶背泛着淡紫,正是祖父说的“三枝九叶”之形。
正待采挖,忽闻坡下传来呻吟声。苏景循声而去,见老樵夫赵伯倚着松树,右手按在左膝上,额上渗着冷汗,裤腿卷起的地方,膝盖红肿得发亮。“赵伯,可是又犯了腿疾?”苏景蹲下身,伸手按了按赵伯的膝盖,赵伯疼得龇牙:“仲阳啊,昨夜一场春雨,今早进山砍柴,刚走几步膝盖就像被冰锥扎似的,连腿都伸不直了。”
苏景摸了摸赵伯的脉象,沉迟无力,再看他舌苔,白腻而润,心中已有数:“赵伯,您这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,属肾阳虚之证。您常年在山中劳作,寒邪侵骨,肾主骨生髓,肾阳不足,便无力驱邪,才会每到阴雨天就发作。”赵伯叹了口气:“可不是嘛,去年冬天请你开了几副药,好了些,这开春又犯了。”
苏景起身,走到方才发现“羊合草”的石缝前,挖了几株带根的,递到赵伯眼前:“您看这草,三枝九叶,性辛甘而温,归肝肾二经,能温补肾阳、强筋健骨,正是治您这痹证的良药。祖父说,山民们见岩羊吃了它,能在峭壁上跑跳,所以才叫它‘羊合草’,口口相传了几代人,说它能治腰腿疼痛。”说着,他又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