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塞藿棘传(下卷)(第1页)

秦塞藿棘传

下卷·藿棘铸医章

第一卷 冬末寒痹老妪苦 藿麻温经散沉寒

嘉靖二十三年冬末,延安府的雪虽已不如隆冬时绵密,却更显凛冽——寒风裹着冰粒,刮在脸上像刀割,阴崖上的积雪冻得硬如顽石,连岩缝间的“铁线藿”都缩起了叶片,只留粗壮的根茎在冻土下蓄着力。秦越刚把药铺里的盐炙淫羊藿整理好,就见邻居刘婆婆拄着枣木拐杖,一步一挪地挪进来,拐杖头在青石板上敲出“笃笃”的响,每走一步,都忍不住皱眉吸气。

“秦大夫,您快给我看看这腿……”刘婆婆坐在凳上,掀起裤腿,露出变形的膝关节,关节处肿大得像个馒头,皮肤呈青紫色,按下去硬邦邦的,“这几天天儿一冷,腿就疼得钻心,夜里睡不着,连炕都下不来,贴了好几张膏药,反倒觉得骨头缝里更凉了。”

秦越蹲下身,指尖轻触刘婆婆的膝盖,触感冰凉,比周围的皮肤低了好几度,再诊她的脉,脉象沉紧如弦,舌苔白厚腻。“婆婆,您这是肾阳虚衰,寒邪沉滞经络,属‘痛痹’。”秦越解释道,“您这腿疾有二十年了吧?年轻时在河边洗衣,受了寒,寒邪一年年积在关节里,冬末‘藏’气未尽,肾阳最弱,寒邪就更猖狂了。那膏药只贴在表面,没伤到根儿,自然不管用。”

刘婆婆叹了口气:“可不是嘛!二十年了,年年冬天都犯,我还以为这腿要废了呢……”秦越笑道:“您别急,我用‘铁线藿’配麻黄,再加上沙棘,保管能把您骨头缝里的寒气逼出来。淫羊藿辛甘温,归肾经,能温补肾阳、通利关节,是治寒痹的根本;麻黄辛温,能发汗解表、散寒通滞,把经络里的沉寒赶出去,这是‘相使’配伍——淫羊藿补内阳,麻黄散外寒,内外夹击;再加点沙棘,酸温入肝,能‘酸甘化阴’,防止麻黄发汗太过伤了津液,也护着淫羊藿温阳不烧膛。”

他带着刘婆婆的孙儿去后山阴崖采淫羊藿——冬末的淫羊藿,叶片虽黄,根茎却格外粗壮,挖出来时带着冻土,敲掉冰碴,露出浅褐色的根须,韧性十足。“这根茎得用黄酒泡半个时辰,再用盐水拌炒,既能增强温阳之力,又能让药力更持久。”秦越一边炮制,一边教那孩子,“麻黄要选带节的,发汗力缓,不会伤了婆婆的身子。”

回到药铺,秦越将盐炙淫羊藿五钱、麻黄二钱、沙棘果三钱放入砂锅,加井水煎了一炷香的功夫,待药汁熬得浓稠,滤出后温在陶壶里。“婆婆,您每天喝一剂,分两次喝,喝完盖着被子发点汗,别让风再吹着。”他又叮嘱,“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