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巴金叶记:拐子七的仙缘本草(上卷)(第1页)

楔子 秦巴冬藏:阴阳孕药魂

秦巴山脉横亘陕南,冬日里尽是素裹的峰峦,寒雾像凝住的纱,缠在青石板缝里,连溪涧都缩成了细瘦的银线。冬至这日,天刚蒙蒙亮,山脚下的药农们便揣着粗布口袋往山深处走——他们都记着老药仙青崖翁的话:“天地有常,冬藏为要。草木的魂灵,都在这阴气最盛时藏进了根里,等的就是懂它的人来取。”

青崖翁住在云雾崖的半腰,草庐外种着几株老松,松树下摆着块丈许见方的青石板,板上常摊着些晒干的草药,风一吹就飘出清苦的香。这日他正对着崖下的云海出神,指尖捻着一片泛金的叶子,叶背的金色像揉碎的阳光,嚼在嘴里,先是微苦,继而辛麻感从舌尖窜开,顺着经络往腰肾处沉——这便是他十年前在寒崖下寻到的“金叶草”,后来药农们见它根茎节节如连珠,治风湿痹痛最灵,便唤它“拐子七”。

此时云海深处忽然滚过一阵轻雷,青崖翁抬头笑了:“阴极生阳,这草的根该熟了。”他知道,秦巴的冬藏,藏的不只是草木的形,更是天地阴阳相济的理——就像这拐子七,叶属阳,承天光雨露;根属阴,纳山石精气,冬至后阴气尽敛,阳气初萌,正是采根制药的好时候。这便是天人合一的妙处,人顺天,药顺人,才能成治病的机缘。

第一卷 寒崖辨药:金叶显真味(春生夏长秋收冬藏·四气五味)

青崖翁第一次见拐子七,是在十年前的孟春。那时他刚云游到秦巴,见山下的樵夫老栓拄着拐杖,每走一步都疼得皱眉,膝盖肿得像个馒头,一打听才知是“风寒湿痹”,犯了三年,药吃了无数,总不见好。

“山里的草,或许能治山里的病。”青崖翁便带着老栓往山上去。春日的秦巴漫山是新绿,他却在北坡的寒崖下停住——那里背阴,土薄石多,却长着一丛丛带金叶的草,叶形像羊的耳朵,风一吹就蹭着岩石轻颤。青崖翁蹲下身,掐了片叶子递给老栓:“嚼嚼看。”老栓刚嚼了一口,就皱着眉吐舌头:“辛得很,还麻!”

青崖翁却眼睛一亮:“辛能发散,麻能通经,这草是温性的。”他又挖起一株,根茎节节相连,像串起来的珠子,断面泛着白浆,闻着有股清苦气。“根藏阴气,叶承阳气,温性归肾经——肾主骨,治痹痛正合宜。”他当时便采了些鲜根,让老栓煎水喝,可连喝三日,老栓的膝盖还是疼,只是不那么僵了。

青崖翁没急,反而天天去寒崖看那草。夏时草叶长得茂盛,金斑更亮,他采根煎药,老栓说“麻劲儿弱了”;秋日草叶泛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