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茅山秋霜:羊藿显灵机
刘宋年间的茅山,秋末总是裹着层清冽的霜。丹房后的坡地上,丛生着一丛丛带锯齿的草,叶形像羊的耳朵,霜打过的叶片泛着淡绿的光晕,风一吹就蹭着青石砖轻颤,这是云机子在三年前云游时带回的草——山民叫它“羊合叶”,他却在丹炉边尝出了特别的辛麻感,顺着喉咙往下沉,直抵腰肾,便知是补肾的良药,又因它能助阳气,便唤作“仙灵脾”。
云机子是茅山的医士,丹房里总飘着药香与丹火的气息,案上摆着半卷《神农本草经》,旁边堆着炮制好的草药,最显眼的是个用六一泥封着的陶罐,里面盛着丹砂,是练“伏火丹”时用的。这日他蹲在坡地前,掐了片仙灵脾的叶子放进嘴里,辛麻感比春日时更浓,却带着点霜气的凉。“秋尽气敛,根藏阳气,叶承秋露,阴阳相济。”他喃喃道,指尖抚过草根,节节相连,像串起来的玉珠,断面的白浆沾在指腹,闻着有股清苦的香。
这时丹房的童子小跑过来,手里攥着块染了药汁的布:“先生,山脚下的老栓伯又疼得站不起来了!”云机子起身往山下走,老栓的竹屋里,老人正靠着墙,右腿肿得像个馒头,一按就疼得皱眉:“先生,喝了您给的仙灵脾,好是好点,可这霜一落,又犯了。”云机子摸了摸老栓的脉,沉迟而弱,像被霜冻住的溪涧:“是药力没透进骨里。”
回到丹房,他盯着炉里的丹火发愣——炼丹时用“伏火”法能让丹砂的药性更纯,用“六一泥”固济能锁住气,那仙灵脾是不是也能借丹道的法子炮制?炉里的火光映着他的脸,他拿起一株仙灵脾,又摸了摸案上的羊脂,忽然眼睛一亮:“羊脂属阳,能助药气;丹火温炙,能透筋骨。这茅山的草木,该是懂丹道的。”
第一卷 老栓祛痹:羊脂初炙脾(秋收冬藏·四气五味·归肾经)
茅山脚下的老栓,最会编竹筐,可自从三年前淋了场冷雨,右腿就落下了痹痛的毛病,每到秋末霜降,就疼得连竹刀都握不住。云机子给的生仙灵脾,煎水喝了能缓解,可一遇寒,疼就卷土重来,老栓的竹筐堆在墙角,落了层薄灰,他看着就叹气:“这腿要是好不了,以后可怎么活?”
“先生说,得给仙灵脾添点‘阳劲’。”童子把老栓扶到丹房,云机子正坐在案前,手里拿着块雪白的羊脂,是山民刚送来的,还带着点羊奶的腥甜。“你这痹痛是寒湿困肾,仙灵脾性温,能补肾阳,可生用的药力散,得用羊脂炙过,让阳气温透进去。”
云机子先把仙灵脾的叶子四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