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暮春寒滞:药气待新调
刘宋永初年间的茅山,暮春竟还飘着冷雨。丹房后的坡地,本该抽新茎的仙灵脾,叶尖却泛着浅黄,像被霜打了似的——往年这时节,叶片早该绿得发亮,嚼着辛麻感能窜到喉咙,可今年的叶,辛麻里带着点水腥气,连草根都比往年细弱。
云机子坐在丹房的竹椅上,指尖捻着片仙灵脾新叶,眉头微蹙。案上的“运气册”写着:“本年暮春土气不足,木气过旺,寒雨滞津,草木精气难聚。”他刚把去年冬藏的仙灵脾取出来,用羊脂炙过,可煮出的药汁,温性竟比往年弱了三分——山脚下的阿桃,产后痹痛犯了半月,喝了药只觉得腿暖了点,还是疼得站不稳。
“土气不足,药气难固。”云机子起身走到丹炉边,炉里的炭火发蔫,不像往常那样旺。他摸了摸案上的六一泥,去年用的赤石脂是红土坡采的,今年的却偏白,黏性差了些。这时童子端着药碗进来:“先生,阿桃嫂子又疼哭了,说腿像被冰锥扎。”
云机子接过药碗,药香里带着点冷雨的潮气。他忽然瞥见墙角堆的灶心土——那是山民烧柴时,灶膛里积的黄土,性温,能补土气。“有了。”他拿起块灶心土,碾碎了掺进六一泥里,又取了段黄芪,根粗如指,断面泛着黄白纹理,“土能生金,金能助气,给仙灵脾添点‘土劲’,该能驱走这暮春的寒。”
第一卷 阿桃解痛:灶土补土气(阴阳五行·产后气虚·土生金)
阿桃是茅山脚下的新妇,去年冬天生了个胖小子,可产后没坐好月子,淋了场冷雨,右腿就落下了痹痛的毛病。起初只是阴雨天隐隐作痛,到了暮春,疼得越来越凶,腿肿得像个发面馒头,连给孩子喂奶都得靠婆婆扶着,夜里疼得直哭,眼泪把枕巾都浸湿了——喝了云机子给的羊脂炙仙灵脾,腿暖了点,可气虚得厉害,总觉得浑身没劲儿,连说话都气短。
“先生,我这腿是不是好不了了?”阿桃被婆婆扶到丹房,脸色苍白得像纸,嘴唇没有一点血色。云机子给她诊脉,指下的脉细弱得像蛛丝,一按就断;再看她的舌苔,白腻中带着点灰,是“产后气虚,寒湿困脾”的征兆——脾属土,土气不足,不能生金,肺气虚了,又不能助肾驱邪,仙灵脾的温性只能到表皮,渗不进骨里。
“得补着驱邪。”云机子从药架上取下段黄芪,是去年秋末采的,晒得干硬,用竹刀切成薄片,断面的纹理像血丝,闻着有股淡淡的豆香。“黄芪味甘性温,归脾、肺经,能补气升阳。你产后气虚,脾土弱,得用它补土气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