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南仙酿记:灵脾润肾的养生缘(上卷)(第1页)

楔子 终南初雪:灵脾映丹炉

北魏年间的终南山,初冬总裹着层薄雪。紫阳观后的药圃里,丛生着一丛丛带锯齿的草,叶背泛着淡绿的光晕,雪粒落在叶片上,融成细珠,顺着叶尖滴进土里——这是观主玄清子亲手栽种的“仙灵脾”,山民叫它“羊合叶”,玄清子却偏爱唤它“灵脾”,因它能补人之“脾”(此处“脾”非脏腑之脾,实指先天肾气所藏之精),合道教“炼精化气”的理。

玄清子的丹房里,总飘着药香与酒香的混合气息。案上摊着卷泛黄的《黄庭经》,朱砂批注的“仙人道士非有神,积精累气以成真”格外醒目;旁边摆着个青釉陶罐,罐身刻着道家八卦纹,里面正浸着仙灵脾,酒液呈琥珀色,晃一下,能看见根须在罐底轻颤,像在吸纳酒的阳气。

这日雪停,山脚下的老秦裹着破棉袄,拄着木杖挪进观里。他的腰弯得像弓,每走一步都疼得皱眉,手背的青筋绷得凸起:“道长,我这腰疼了半年,夜里翻身都难,城里的大夫说‘肾亏’,抓了药也不管用,您救救我!”

玄清子扶老秦坐下,指尖按在他的腰眼,触感冰凉,像覆着层薄霜;再诊脉,沉迟而弱,像被雪冻住的溪涧。“你常年在山里烧炭,寒邪钻进了肾经。”玄清子指着药圃的仙灵脾,“肾为先天之本,藏精化气,这草能补肾阳、强筋骨,再用酒浸着,借酒的阳气把药劲送进经络,正好治你的病。”

说话间,丹房的炉火烧得更旺,陶罐里的酒液泛着细泡,仙灵脾的辛香混着酒香,飘出窗外,落在药圃的雪地上,竟似让雪粒融得快了些。玄清子望着炉火笑:“终南的草木懂养生,终南的酒懂助药,人顺天,药顺人,才能成这养生的机缘。”

第一卷 老秦祛痛:灵脾浸酒暖(秋收冬藏·四气五味·归肾经)

老秦是终南山下的烧炭翁,一辈子在炭窑里烟熏火燎,半年前在雪地里扛炭时摔了一跤,腰就开始疼,起初只是弯腰时疼,后来连站着烧炭都难,炭窑的火灭了大半,家里的米缸也见了底。媳妇给他熬了生姜水,喝了能暖会儿,可腰里的“冰”总化不了,夜里疼得直哼哼,枕头下的止疼草药都堆成了小堆。

“听说紫阳观的玄清子道长会用草药酿酒,能治腰疼。”媳妇把老秦的棉袄烘得暖暖的,劝道。老秦拄着木杖往观里走,路上见山民们都缩着脖子,连溪边的芦苇都冻得发脆,只有紫阳观药圃的仙灵脾,雪地里还透着点绿,像藏着股阳气。

玄清子的丹房里,青釉陶罐正放在炭火边温着,酒液里的仙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