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念青雪融:金叶映玛尼
藏历水蛇年的春,念青唐古拉山下的纳木错村还裹着残雪。玛尼堆旁的经幡被风扯得猎猎响,雪水顺着岩石缝往下渗,在北坡的阴湿处积成细流,滋养着一丛丛带金斑的草——叶片像牧羊女的耳坠,背阴面泛着碎金似的光,根须扎在碎石土里,节节相连如串珠,这是洛桑法王在十年前雪灾时发现的“金叶巴”,村民们说它是雪山神赐的药,洛桑却从《四部医典》的“三因学说”里读懂了它的性子:“培根”(水、土二元素)失衡生寒湿,这草的温性,恰是调衡的钥匙。
洛桑法王的白居寺里,经堂旁的药圃总飘着酥油与草药的混合气息。案上摊着泛黄的《四部医典》手抄本,朱砂批注的“三因调衡,五行相生”格外醒目;旁边摆着个绘着八吉祥纹的铜罐,里面浸着金叶巴的根,青稞酒液呈琥珀色,晃一下,根须在罐底轻颤,像在吸纳雪山的阳气。
这日雪融,牧羊女卓玛裹着藏袍,拄着木杖挪进寺里。她的右膝肿得像刚挤过奶的牦牛乳袋,一按就疼得皱眉,藏靴里的羊毛都被渗出的寒湿气浸潮了:“法王,我在雪地里赶羊时摔了一跤,膝盖疼了三个月,贴了松脂膏也不管用,连羊都放不了了!”
洛桑法王扶卓玛坐在羊毛垫上,指尖按在她的膝头,触感冰凉如残雪;再诊脉(藏医的“切脉”多辨三因气血),脉息沉缓如融雪的溪流——是“培根过盛”,水、土二元素壅滞,寒湿困在骨缝里。他指着药圃的金叶巴:“雪山的草木懂三因,这金叶巴生在北坡阴湿处,得水土之气却不滞,温性能化寒湿,再用青稞酒引它入经络,你的膝盖就能暖过来。”
说话间,寺外的雪水顺着排水沟淌进药圃,金叶巴的叶片沾了雪水,金斑竟亮得更甚。洛桑望着雪山笑:“纳木错的水养草,念青的雪炼药,人顺三因,药顺人,才能成这雪域的养生机缘。”
第一卷 卓玛祛痹:金叶酥油暖(秋收冬藏·四气五味·培根调衡)
卓玛是纳木错村最好的牧羊女,能凭着羊铃的声音在雪地里找回迷路的羊群。可三个月前那场雪灾,她为了追跑散的母羊,在冰坡上摔了一跤,右膝磕在岩石上,起初只是走路时疼,后来肿得连藏靴都穿不上,羊群只能交给阿爸看管,家里的酥油桶都快空了。阿爸给她熬了牦牛骨汤,喝了能暖会儿,可膝头的“冰”总化不了,夜里疼得直咬羊毛垫,贴在膝头的松脂膏都堆成了小堆。
“白居寺的洛桑法王会用金叶巴制药,能治痹痛。”阿爸把卓玛的藏袍烘得暖暖的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