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纳木错寒:金叶待调衡
藏历土羊年的九月,纳木错的早雪比往年落得急。念青唐古拉山的雪线压得很低,寒风卷着雪粒,打在玛尼堆的经幡上,发出“哗啦”的响。白居寺药圃的金叶巴,刚抽的秋芽就被雪冻得发褐,叶片上的金斑失去了往日的亮泽,像蒙了层薄霜——洛桑法王蹲在药圃前,指尖捻着片冻蔫的金叶,嚼着辛麻感里带着股燥苦,眉头微蹙。
案上的“时轮历”用松烟墨标注着:“本年秋,火运不足,寒燥夹风,培根(水元素)亏虚,隆(风元素)过盛,病多兼燥。”这时寺里的小扎巴慌慌张张跑进来,手里攥着块沾了痰迹的羊毛帕:“法王,村东的巴桑阿爷咳得快喘不上气了,帕子上还有血丝!”
洛桑跟着小扎巴去了巴桑家的帐篷,老人蜷在羊毛毯上,每咳一声都要扶着胸口,痰少而黏,像冻住的糨糊,说话时喉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。“咳了半个月,喝了青稞酒也不管用,肺里像有团火燎,腰还软得直不起来。”巴桑喘着气说。洛桑摸了摸他的手腕,“水脉”细弱如快干的溪流;再看舌苔,红而少津,是“培根(水)亏、隆(风)盛”夹燥的征兆——肾水不足,不能润肺,风燥又伤肺金,光用温性的金叶巴,反而会助燥。
回到寺里,洛桑盯着酥油火塘边的铜罐,忽然瞥见药架上捆着的甘松——那是去年夏末在海拔四千二百米的灌丛采的,根茎呈棕褐色,断面的纹理像松针,闻着有股清冽的香。“甘松能润肺祛风,金叶巴可温肾,金水相生,燥气自除。”他取下甘松,又摸了摸罐里的金叶巴根,“雪山的草木懂调衡,人得顺着草木的性子来。”
第一卷 巴桑润肺:金叶甘松润(五行金水·寒燥调方·相使配伍)
巴桑是纳木错村最年长的牧马人,年轻时能骑着马在雪地里跑一天一夜,可这年早雪后,他的咳喘老毛病又犯了。起初只是晨起咳两声,后来越咳越重,痰从清稀变成黏腻的白块,最后竟带了血丝,马群只能交给儿子看管,帐篷里的火塘总烧不旺,连喝口热茶都觉得肺里疼。
“以前喝洛桑法王的金叶巴药酒能暖腰,这次怎么越喝越咳?”儿子背着巴桑往白居寺走,路上见纳木错的湖面结了层薄冰,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,像小刀子——寒燥太重,连湖边的芦苇都冻得发脆,只剩下枯黄的杆。
洛桑的药圃里,酥油火塘上温着个新铜罐,里面除了金叶巴根(去年冬至采的,用雪水藏了一冬,燥气少些),还泡着甘松,根茎的棕褐色在青稞酒里泛着浅影,闻着有股清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