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非亚藿光记:时光草的星际传奇(上卷)(第1页)

楔子 2005索非亚:实验室的时光困局

索非亚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里,秋阳透过百叶窗,在实验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米伦·格奥尔基耶夫教授盯着培养皿里的线虫,眉头拧成了结——这些用于抗衰老研究的线虫,在添加了三种抗氧化剂后,寿命仅延长了5%,远低于预期。培养皿旁的古籍摊开着,是19世纪保加利亚民俗学家记录的《草原草药志》,泛黄的纸页上,用保加利亚文写着一行小字:“阿尔卑斯山南麓的‘时光草’,三枝九叶,牧民煮水饮之,年逾七旬仍能牧羊登山。”

“时光草?”米伦指尖划过字迹,心里泛起疑惑。他研究抗衰老多年,试过无数种草本提取物,却从未听说过这种草。实验室的助手安娜端来一杯热咖啡:“教授,您都盯着这古籍看半小时了,难道这‘时光草’能帮我们突破瓶颈?”

米伦接过咖啡,目光落在古籍插图上——三枝九叶的形态,叶背泛着淡金,像极了他去年在阿尔卑斯山考察时,偶然见过的一种东方草本。“安娜,查一下‘时光草’的学名,还有保加利亚牧民对它的民间用法。”他忽然有了预感:或许,自己苦苦寻找的抗衰老密钥,不在精密的实验室仪器里,而在草原牧民口耳相传的实践中——毕竟,人类对抗衰老的探索,从来都是先有生活里的经验,再有书本上的研究。

当晚,米伦在民俗数据库里查到:“时光草”即东方传入的淫羊藿,18世纪由丝绸之路的商队带入保加利亚,阿尔卑斯山南麓的牧民,至今仍用它煮水、泡酒,称其“能让筋骨保持年轻”。他看着屏幕上牧民煮草的老照片,忽然决定:下周去阿尔卑斯山的牧民营地,亲自寻找这株“时光草”——长生天的恩赐、东方的仙草,或许此刻正在保加利亚的草原上,等着被科学重新发现。

第一卷 草原觅藿:牧语里的时光密码

米伦驱车五小时,终于抵达阿尔卑斯山南麓的牧民营地。十月的草原,草色已泛金黄,风吹过毡房,带着淡淡的草木辛香。他刚停下车,就见一位身着羊毛裙的老妇人,正蹲在毡房旁,用陶锅煮着什么,辛香正是从锅里飘出来的。

“您好,我是索非亚大学的米伦,想向您请教‘时光草’的用法。”米伦递过名片,目光落在陶锅旁的竹篮里——三枝九叶的草药,叶背泛金,和古籍插图一模一样。老妇人名叫伊万娜,今年72岁,头发虽白,却精神矍铄,她笑着递过一碗煮好的草药水:“教授是来研究这草的?我喝它煮的水,已经三十年了,现在还能每天赶羊上山,比村里5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