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非亚藿光记:时光草的星际传奇(下卷)(第1页)

楔子 2019肯尼迪航天中心:太空草的出征礼

佛罗里达的阳光烈得晃眼,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塔架直插云霄。米伦·格奥尔基耶夫教授攥着一个小小的羊皮袋,里面装着阿尔卑斯山南麓草原的黑土——这是伊万娜夫人特意托人送来的,说“时光草的根认土,带着草原的土去太空,它才不会想家”。

实验舱内,100颗淫羊藿种子被分装在特制培养盒里,盒壁贴着微型传感器,能实时监测种子萌发、幼苗生长的各项数据。NASA的项目负责人马克·安德森拍了拍米伦的肩膀:“教授,还有半小时发射,您确定不最后检查一次培养参数?”

米伦摇头,目光落在培养盒上——参数早已调试无数次,温度22℃,湿度60%,光照模拟阿尔卑斯山的昼夜节律,甚至加入了伊万娜说的“草原晨露浓度”(每天定时喷洒0.5ml蒸馏水)。“马克,这些种子不仅是实验样本,更是草原实践与科学的约定。”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在草原上,伊万娜煮草时说的话:“草有灵性,你对它用心,它就会给你回报。”

发射倒计时响起,米伦望着火箭刺破蓝天,拖着橘红色的尾焰消失在云层里。羊皮袋里的黑土微微发烫,他知道,这株从东方走来、在保加利亚草原扎根的“时光草”,正带着人类对生命的敬畏、对实践的坚守,开启一场跨越星辰的征途。

第一卷 星际藿生:微重力下的生命奇迹

国际空间站的实验舱内,宇航员萨拉·琼斯小心翼翼地打开培养盒。第七天,当她用显微镜观察时,突然惊呼:“天啊,它们发芽了!”100颗种子中,82颗成功萌发,嫩绿的芽尖顶着细小的种壳,在微重力环境下缓缓舒展,像在跳一支缓慢的太空芭蕾。

但挑战很快出现——第十天,部分幼苗的叶片开始发黄,根须生长紊乱,不像在地面那样扎向土壤。萨拉立刻将数据传回地球:“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15%,根须向地性消失。”

米伦团队紧急召开会议,安娜突然想起伊万娜的话:“草原上的草,得让风轻轻吹,根才扎得深。”她提议:“在培养盒内加入微型气流装置,模拟草原的微风,同时调整土壤提取物浓度,从0.5%提高到1%——牧民说‘贫瘠的土地要多喂点肥’,或许幼苗需要更多微量元素。”

调整后的第三天,奇迹发生了:发黄的叶片重新变绿,根须虽然没有明显向地性,却形成了细密的网状结构,牢牢“抓”住培养基,叶片也恢复了三枝九叶的形态,叶背的金斑在空间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