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脂涉海:南洋百草灵韵记(1)(第1页)

骨脂涉海:南洋百草灵韵记(上卷)

楔子

南海之滨,星罗棋布的岛屿如翡翠散落碧波,雨林氤氲的雾气中,藏着草木与文明交织的秘语。相传上古之时,神农氏尝百草至南海,见一株灌木历台风而不折,籽如褐珠,落地即生根,嚼之辛温入腹,竟能驱湿寒、壮筋骨。他知此草与南洋湿热气候相契,遂将籽实撒向岛屿,嘱当地先民:“此草名‘补骨脂’,肾主骨,脾主湿,善用之可安身立命。”彼时文字未通,先民以口耳相传、图腾刻画记录其用,让这株来自东方的灵草,在椰风蕉雨中扎下根脉。千年后,猴王献药的传说在缅甸雨林回荡,“郑和豆”的故事随爪哇咖啡飘香,补骨脂以“实践为先、文记载后”的姿态,成为海上丝路最温润的草木注脚。

第一卷 缅甸雨林·猴王授药

一、雾林惊蛇

缅甸掸邦高原的南部,有片绵延百里的“妙瓦底雨林”,林中毒虫猛兽出没,却也是草药的宝库。明宣德年间,雨林边缘的克伦族部落里,有个年轻猎人叫桑拉,以勇悍闻名,却因一次狩猎,与补骨脂结下不解之缘。

那日清晨,桑拉带着弓箭深入雨林,想猎一头野鹿为部落长老祝寿。行至一处溪流边,他忽见水面倒映出斑斓身影,尚未反应,小腿已被剧毒的眼镜王蛇咬住。剧痛如烈火灼烧,桑拉挥刀斩断蛇身,却觉毒素迅速蔓延,小腿肿胀如鼓,浑身发冷,连弓箭都握不住。他知道,雨林中被眼镜王蛇咬伤,往往活不过一个时辰,绝望中,他踉跄着靠在一棵树下,意识渐渐模糊。

迷迷糊糊间,桑拉听见树叶“沙沙”作响,睁眼望去,只见一只金毛猴王领着群猴,蹲在不远处的枝头。令他惊讶的是,猴王竟跳下树,走到一株开着淡紫色小花的灌木前,摘下叶片和籽实,放在口中反复咀嚼,随后跳到他身边,将嚼烂的草团敷在他的伤口上,又示意群猴采来更多灌木枝叶,盖在伤口周围。

桑拉虽不解,却能感觉到伤口处传来阵阵清凉,灼烧感渐渐减轻。他强撑着意识,记住了这株灌木的模样——卵形叶片边缘带细齿,褐籽如豆,散发着淡淡的辛香。不知过了多久,他的体温慢慢回升,肿胀的小腿也消了些,猴王见他好转,长啸一声,带着群猴消失在雨林深处。

二、部落传技

桑拉拄着弓箭,一瘸一拐地回到部落,族人见他活着回来,无不惊叹。他将猴王用草药救他的事告知长老,还带回几枝那株灌木。长老捧着枝叶仔细端详,忽然想起祖辈口传的“雨林神草”传说: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