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脂涉海:南洋百草灵韵记(4)(第1页)

第七卷 文明互鉴·百草谱新篇

一、国际药典的“共认时刻”

2015年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启动《国际传统医学纲要》的编撰工作,旨在为全球传统医学的应用提供统一标准。补骨脂因其跨越东西方的应用历史、明确的疗效和丰富的研究数据,成为首批被纳入纲要的草药之一。

为确保收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,WHO组织了一支由中、荷、德、坦、澳等12国专家组成的评审团,历时三年,对补骨脂的传统用法、现代研究、临床数据进行全面评估。评审团成员不仅查阅了《本草纲目》《妙瓦底本草》等古代典籍,还分析了近50年的现代研究论文,走访了补骨脂的主产区和应用地区。

在缅甸妙瓦底雨林,评审团见到了克伦族部落传承数百年的补骨脂炮制工具,听老人们讲述“猴王献药”的传说;在印尼爪哇岛,他们品尝了“郑和豆咖啡”,了解补骨脂如何融入当地饮食文化;在中国云南,他们参观了补骨脂GAP种植基地,见证了传统草药的规范化种植;在德国柏林,他们走进实验室,观看了补骨脂素的提取过程。

2019年,《国际传统医学纲要》正式发布,补骨脂条目下详细记载了其中医理论(温肾助阳,归肾、脾经)、传统用法(内服治骨痹、泄泻,外用治白癜)、现代应用(PUVA疗法)及安全性信息。WHO传统医学处处长在发布会上说:“补骨脂的收录,是对传统医学实践智慧的认可,也是对跨文化医学合作的肯定。它证明,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医学知识,可以相互借鉴,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。”

二、跨国实验室的“创新融合”

2020年,中国、荷兰、澳大利亚三国联合成立“补骨脂国际联合实验室”,聚焦补骨脂的创新应用研究。实验室采用“传统经验引导,现代科技验证”的模式,让中医、西医、民族医学专家共同参与,碰撞出许多创新火花。

中医专家从“肾主骨生髓”理论出发,提出补骨脂可能具有“延缓骨衰老”的功效;荷兰专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,发现补骨脂中的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,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促进成骨细胞增殖;澳大利亚专家则结合当地土着医学,将补骨脂与沙漠芦荟提取物配伍,研发出治疗皮肤老化的新配方。

实验室还研发出“补骨脂纳米凝胶”,采用纳米技术提高补骨脂素的透皮吸收率,减少皮肤刺激,让PUVA疗法更安全、高效。这种凝胶在临床试验中,对白癜风的治愈率提高了20%,且副作用发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