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卷 草木归心·薪火永续
一、基地“道地育”
1995年,无锡建立“补骨脂道地药材种植基地”,沈念祖的孙子沈思源(中药学博士)担任基地技术负责人。他遵循“道地性”原则,选择无锡东亭镇(古锡金县核心产区)的沙质壤土,模拟传统药圃的种植环境,同时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。
沈思源发现,传统种植中,补骨脂常与杜仲、牛膝间作,他通过实验验证,这种“药药间作”模式,能促进补骨脂根系分泌有益物质,提高补骨脂素含量。他还沿用祖传的“霜前采收”“阴干”等方法,确保药材质量。基地出产的补骨脂,因有效成分含量高、品质稳定,成为全国知名的道地药材。
为保护补骨脂种质资源,沈思源建立了“补骨脂种质资源库”,收集全国各地的补骨脂品种,进行优良品种选育。他培育的“锡骨脂1号”,不仅产量高,还抗病虫害,深受种植户欢迎。他说:“道地药材,不仅是产地的标志,更是品质与文化的传承。我们要让无锡的补骨脂,始终保持老祖宗留下的好味道。”
基地还开设“农事体验课”,邀请市民与学生参与补骨脂的种植、采收、炮制,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草药的生长与炮制过程。有位小学生在体验后,写下作文:“补骨脂像小珠子,炒的时候香香的,爷爷说它能暖腰,我要带些回家给奶奶吃。”
二、医院“新用研”
2010年,无锡中医院成立“补骨脂临床应用研究室”,沈思源与医院骨科合作,开展补骨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。他们基于中医“肾主骨生髓”理论,采用“补骨脂总苷胶囊”(现代制剂)配合针灸,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。
临床结果显示,患者服用补骨脂总苷胶囊三个月后,骨密度明显提升,疼痛评分降低60%。研究团队还发现,补骨脂总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,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这与中医“补肾强骨”的理论高度契合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中国中药杂志》上,为补骨脂在现代骨科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研究室还探索补骨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,如用补骨脂配伍黄芪治疗慢性肾炎(中医“肾气虚”证),用补骨脂酊外涂治疗斑秃(中医“肝肾不足”证),均取得良好疗效。主任中医师张教授说:“补骨脂就像一座宝库,传统用法是基础,现代研究能让我们挖掘出更多宝藏,为患者带来福音。”
三、非遗“技艺传”
2015年,“补骨脂炮制技艺”被列入江苏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