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肤春风录
下卷
第五卷 老叟顽疾 辨证调方
入秋之后,落霞镇西头的老木匠张老汉,也寻到了回春堂。他年过六旬,手背、前臂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白斑,最大的一片竟有手掌般大,边缘还带着淡淡的红晕。“苏先生,这病缠了俺十年,江南的名医都看过,药膏涂了几十罐,半点用没有。”张老汉叹着气,撸起袖子,那些白斑在黝黑的皮肤上格外扎眼,“他们都说俺这是‘气血瘀滞’,可吃了活血化瘀的药,反倒更痒了。”
苏九韶仔细查看张老汉的白斑,见斑色偏暗,边缘色素沉着明显,抚之粗糙,不像阿杏那般光滑。又诊其脉,脉象沉迟,舌淡紫,舌下络脉迂曲。“张老爹,您这白癜,与阿杏的不一样。”苏九韶缓缓道,“阿杏是脾肾阳气不足,您却是阳气亏虚日久,兼有气血瘀滞。补骨脂虽能温阳,却少了活血通络之力,单用酊剂,怕是难以透达瘀滞的肌肤。”
张老汉听得一愣:“那可咋整?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白斑长满全身吧?”
苏九韶取来案头的《本草备要》,翻到“补骨脂”条目,指着其中“温肾助阳,暖脾止泻,能通命门,暖丹田”的记载,又补充道:“古籍只言其温阳,却未说如何应对‘阳亏夹瘀’之症。俺琢磨着,得在补骨脂酊里加两味药——红花活血,桂枝通络,让阳气带着气血,一起冲破瘀滞的‘关卡’。”
他当即配药:补骨脂五两,红花一两,桂枝五钱,用高粱酒浸泡,这次却特意多加了一步——将药坛置于炭火旁微烘三日,待酒液泛起细密的气泡,才移至檐下密封。“您阳气虚得重,单靠日光不够,先用炭火助药力‘醒’过来,再借日光温煦,才能事半功倍。”苏九韶解释道。
涂药时,苏九韶叮嘱张老汉:“每日巳时涂药后,除了晒日光,还要用手掌轻轻揉搓患处,直到皮肤发热。揉搓能助气血运行,让药酊更快透进去。”张老汉依言照做,起初几日,患处又痒又麻,他忍不住想抓,苏九韶却拦住他:“这是药力在冲瘀滞,越抓越容易破皮留疤,忍一忍,过几日就好了。”
果然,五日之后,瘙痒渐渐减轻。第十日,张老汉兴冲冲地跑来,指着前臂一块小白斑:“苏先生,您看!这斑边上,竟透出点黑晕了!”苏九韶凑近一看,那片白斑边缘,果然泛起了淡淡的褐色,像墨滴在宣纸上慢慢晕开。他笑着道:“这是气血通了,阳气能到肌肤了。继续坚持,不出三月,定能见效。”
此事传开,镇上人都说苏九韶“会看病,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