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脂仙酊记(1)(第1页)

骨脂仙酊记

楔子

上古之时,神农尝百草毕,遗百草之灵于华夏九州。秦岭余脉有山名“玄英”,山阴多生奇草,山阳则沐终日暖阳,常有玄鸟衔籽,坠于岩隙间。山中有村曰“青溪”,世代以耕猎为业,村人皆知山阴岩下有一种草本,秋开淡紫小花,籽如豆,味苦辛,性温,采之晒乾,可治牛羊寒疝腹痛,却少有人知其能治人疾。

一日,青溪村上空忽有彤云聚散,一道金光自玄英山巅坠下,落于山阴那片草本丛中。彼时村中老牧人阿公正赶羊归栏,见那草丛间竟有白兔跃动,毛色如玉,眼似赤珠,低头衔起数粒草籽,又仰头对着暖阳梳理毛发。阿公惊异,待要走近,白兔却化作一道轻烟,钻入岩缝不见,只留下几粒草籽散在石上。阿公拾起草籽,见其质地坚实,嗅之有辛香,便揣入怀中。这一日起,青溪村人渐觉,山阴那片草本,竟比往年长得愈发茂盛,籽实也更饱满,而那白兔衔籽、向阳而卧的景象,也成了村人茶余饭后的奇谈,却不知这奇草与暖阳的缘分,将在日后解开一段医林佳话。

上卷

第一回 牧人偶得奇草籽 医者初窥暖阳功

青溪村有医者姓苏名衍,年少时曾游学江南,得名师传《黄帝内经》《神农本草经》之要,后因念及故土,归乡行医。苏衍为人谦和,诊病不分贫富,常背着药箱行走于山野村落,村民皆称其“苏先生”。这年秋日,苏衍往玄英山阳采药,恰遇老牧人阿公牵着一头老黄牛,牛身瘦骨嶙峋,肋下生有一片白斑,毛落皮露,似霜覆寒石,行走时步履蹒跚。

“苏先生,您快瞧瞧我这老牛!”阿公见了苏衍,急忙上前,“这牛跟着我十年了,开春时还好好的,入夏后就生了这白斑,起初只有铜钱大,如今竟蔓延到半条脊梁,吃草也少了,夜里还总打颤。请了镇上的兽医来,用了些药膏,也不见好。”

苏衍俯身细看,牛肋下白斑边缘清晰,皮温偏低,触之干涩,又摸了摸牛的脉象,沉而无力。他沉吟片刻,道:“此乃寒邪凝滞肌肤,气血不能濡养皮毛所致。兽医所用之药,多是清热燥湿之品,怕是不对症。”阿公叹道:“那可如何是好?这牛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!”

正说着,阿公忽然想起怀中的草籽,忙掏出来递给苏衍:“先生,前几日我在山阴见了奇景,得了这草籽,就是山阴那片‘苦辛籽’的籽实,往常喂牛羊吃,能治它们肚痛,要不试试?”苏衍接过草籽,放在鼻尖轻嗅,辛香中带着一丝温燥之气,又观其色褐红,质坚如脂,忽然想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