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 淮阳馆医官辨疑 四神丸初验医案
光阴流转,距甘棠村洪水已过三十载。四神丸的配方借商队、行脚郎中之力,渐渐传入淮阳府城。府城最大的医馆“济生堂”里,坐馆医官沈仲礼正对着案上的药方蹙眉——这是乡下郎中送来的“四神丸”,由补骨脂、肉豆蔻、吴茱萸、五味子组成,声称能治“五更肾泄”,可沈仲礼自幼研习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,从未在经典中见过此方,只当是民间杂方,不屑一顾。
这日,济生堂来了位患者,是府城盐商柳万堂。柳万堂年近五十,患五更泄泻五年,每日鸡啼必起,泻下清稀便,伴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,服过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,虽能暂缓,却总复发。沈仲礼为其诊脉,见脉象沉迟,舌淡苔白,叹道:“此乃肾阳虚衰,火不生土,理中丸虽能温脾,却难补命门之火,终究治标不治本。”柳万堂苦笑道:“沈医官,我寻遍名医,皆如此说,难道这病就治不好了?”
恰在此时,堂外进来一个年轻郎中,背着药箱,自称来自涂山脚下,名叫古砚——正是老牧人古伯的孙子,自幼听祖父讲四神丸的故事,又跟着柳先生的弟子学习医术,此番来府城,便是想让四神丸被更多人知晓。古砚见柳万堂症状,上前道:“先生之疾,正是‘肾泄’,可用四神丸一试。”
沈仲礼斜睨他一眼:“黄毛小子,不知天高地厚!此方正邪未辨,岂能妄用?”古砚却不慌不忙,将四神丸的来历、配伍之理一一道来:“补骨脂辛温补命门,为君药;肉豆蔻温脾止泻,为臣药;吴茱萸散寒止痛,为佐药;五味子酸敛固脱,为使药。四药合用,补火生土,敛涩止泻,恰对肾阳虚衰之证。”
柳万堂病急乱投医,恳请沈仲礼允许试用。沈仲礼虽不认同,却也想看看疗效,便点头应允。古砚按祖父传下的比例,取补骨脂四两、肉豆蔻二两、吴茱萸一两、五味子二两,碾成细粉,用生姜十片、大枣十枚煮水泛丸,嘱柳万堂每晚睡前服三十丸,忌生冷寒凉。
第一晚,柳万堂五更时只腹鸣未泻;三日后,泄泻全止,腰膝酸软之感减轻;半月后,畏寒消失,能正常打理生意。他特意带着厚礼登门,对古砚和沈仲礼拱手道:“二位救了我的命!这四神丸真是神药!”沈仲礼亲自为柳万堂诊脉,见脉象已由沉迟转为平和,心中震撼,对古砚道:“是我小觑了民间之方。你且留下,将四神丸的医案一一记录,我要亲自验证。”
此后,沈仲礼便与古砚合作,用四神丸诊治肾泄患者。有位老妇人,不仅五更泄泻,还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