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州仙方记:刘宾客采药传薪(下卷)(第1页)

朗州仙方记:刘宾客采药传薪

下卷 一 银杏谷巧治咳喘 老药农秘传采收

深秋的朗州,银杏谷漫山遍野都是金黄的叶片,像撒了一地的碎阳光。刘禹锡听说谷里的药农老秦,能用补骨脂治“老咳喘”,便踩着晨露往谷里去。刚进谷口,就听见一阵断断续续的咳嗽声,从谷深处的茅草屋传来。

茅草屋前,老秦正蹲在灶台边熬药,药香混着银杏的清香,飘得很远。见刘禹锡来,老秦赶紧起身:“刘先生来得正好!屋里的周阿公,咳了快十年了,一到秋冬就犯,夜里咳得不能躺,只能坐着睡,今天喝了第三副药,总算能喘匀气了。”

刘禹锡跟着进了屋,只见周阿公靠在床头,脸色比之前红润了些,手里捧着个陶碗,碗里是褐色的药汤,飘着几颗胡桃仁。“先生,您尝尝这药?”周阿公递过碗,刘禹锡抿了一口,除了补骨脂和胡桃的温香,还带着点杏仁的微苦和干姜的辛暖。“阿公这咳喘,是‘肾不纳气’所致。”老秦一边添柴火,一边解释,“中医里说‘肺主呼吸,肾主纳气’,阿公常年在谷里种茶,秋冬受了寒,肾里的阳气耗没了,就像肺没了根,气吸进来留不住,才总咳嗽、气短。”

刘禹锡点头,追问用药的细节。老秦从药篓里拿出一把补骨脂,籽儿比之前见的更饱满,褐色的壳上还沾着点银杏叶的碎末:“这补骨脂得在‘霜降前三天’采,带着晨露采下来,药效最足——要是过了霜降,霜气会耗了它的温性;要是太阳出来了再采,露水干了,药劲也会减。采回来之后,不用晒太干,留三分潮气,再用‘灶心土’拌着炒,土能去燥,还能让补骨脂更温和平稳。”他又指了指药汤里的杏仁:“加杏仁是为了润肺,干姜是为了温肺,补骨脂温肾,胡桃益精,这是‘肺肾同治’,才能把气给稳住。”

正说着,周阿公的孙子跑进来,手里举着个银杏果:“秦爷爷,我爷爷刚才居然能下床走两步了!”老秦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,对刘禹锡说:“您看,民间用药,不只是看‘病’,还看‘时节’——采药要应时节,用药也要应时节。秋冬养肾,这时候用补骨脂,比春夏用效果好得多。”刘禹锡赶紧掏出纸笔,把“霜降前采补骨脂”“灶心土炒制”“肺肾同治配伍”都记下来,还画了银杏谷的地形,标注出补骨脂生长最集中的地方。夕阳西下时,谷里的银杏叶落在纸上,像给这份记录添了一层温柔的底色。

下卷 二 百草堂细辨带下 老掌柜深谈炮制

入冬后,朗州城的风渐渐冷了,刘禹锡常去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