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三影朗润膏传:宋贤补骨记
楔子
北宋熙宁三年暮春,汴京城南张府的庭院里,梨花正落得纷纷扬扬,粉白的花瓣粘在青石板上,像铺了层薄雪。廊下坐着位白发老者,身着素色锦袍,手里攥着柄玉骨折扇,却没力气展开——正是年近八十的词人张先,人称“张三影”。他望着阶前开得正盛的海棠,花瓣映着他沟壑纵横的脸,眼神里藏着几分怅然。
“老爷,喝口热茶吧。”仆人阿福端着盏青瓷茶碗过来,碗里飘着两片龙井。张先接过茶,手指微微发颤,刚喝了一口,就忍不住扶着腰咳嗽起来,额角渗出细汗。“罢了,”他放下茶碗,叹了口气,“这腰杆越来越不中用了,夜里起夜三四回,连坐久了都觉得腿麻,更别说像年轻时那样,陪朋友们填词饮酒了。”
阿福站在一旁,小声说:“前儿听巷口的王郎中说,您这是‘老来亏’,要是能找个补养的方子,或许能好些。”张先摆摆手——他这些年请过不少名医,开的方子不是太苦,就是吃了没效果。他抬头望着院墙上自己年轻时写的词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,字迹遒劲,再想想如今的身子,只觉得像被春雨泡软的纸,没了力气。
这时,院外传来马蹄声,阿福跑去看,回来笑着说:“老爷,是柳学士来了!”张先眼睛一亮——柳仲远是他的旧友,曾任湖州通判,素来懂些医药。他挣扎着起身,刚站直,就觉得腰里一阵酸,柳仲远已走进院门,手里拎着个朱红漆盒,笑着说:“子野兄(张先字子野),我给你带了样好东西,保准能解你的烦忧!”
张先扶着柳仲远的手坐下,目光落在漆盒上。柳仲远打开盒子,里面是个白瓷罐,揭开盖子,一股温醇的香气飘出来——混着胡桃的甜香,还有几分草药的清苦,像把秋日的暖阳揉进了罐子里。“这是‘补骨脂胡桃膏’,”柳仲远舀出一勺,膏体呈琥珀色,裹着细碎的胡桃仁,“我在湖州时,见民间用这个补养,效果极好,特意给你带来试试。”
上卷 一 柳学士携膏访故 张词客初闻医理
柳仲远坐在廊下,看着张先盯着瓷罐的模样,笑着舀了勺膏方,递到他嘴边:“子野兄,先尝尝味道,不苦,带点胡桃的甜。”张先张嘴含住,膏体在舌尖化开,先是胡桃的绵甜,接着是淡淡的药香,咽下去后,喉咙里还留着股温意,不像之前喝的汤药那样剌嗓子。
“这方子是怎么来的?”张先放下瓷勺,精神好了些,腰也没那么酸了。柳仲远端起茶喝了口,慢慢说:“去年我在湖州,老父忽然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