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坡禅药双关记:破故纸悟真章(下卷)(第1页)

东坡禅药双关记:破故纸悟真章

下卷 一 雪堂巧治小儿遗 山药添方补脾虚

元丰四年初春,黄州的雪刚化尽,雪堂外的梅枝还沾着残雪,苏轼正坐在案前整理破故纸的病案,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。“先生,是邻居陈婶来了!”朝云掀开门帘,只见陈婶抱着个四岁的孩童,孩子的棉裤湿了大半,小脸哭得通红。

“子瞻先生,您快救救我的孙儿!”陈婶抹着泪,“这娃每晚都尿床,换三床被褥都不够,县里的郎中说‘肾虚难治’,我实在没办法了!”苏轼放下笔,让陈婶把孩子放在凳上,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小手——冰凉得像攥着块冰,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,白腻得像铺了层霜。

“陈婶,您别急,”苏轼温声说,“这娃不是单纯的肾虚,是‘脾肾阳虚’。肾主封藏,像关水的闸门;脾主运化,像输水的沟渠。闸门松了、沟渠堵了,水才会漏出来。破故纸能温肾固闸,还得加些山药通沟渠——山药能健脾益气,民间常用来治小儿虚症,安全得很。”

陈婶愣了愣:“山药?这是您从药农那里听来的法子?”苏轼点点头,想起胡桃岭张阿公说的“药食同源”:“张阿公的孙子三岁时也总尿床,就是用山药熬粥,配着破故纸粉吃好的。您把炒好的破故纸磨成粉,每天清晨用山药粥送服半勺,孩子怕苦,粥里能加半勺蜂蜜。”

陈婶抱着孩子回去后,每天严格按方来。第三天傍晚,她就兴冲冲地来报喜:“先生!娃昨晚没尿床!今早起来棉裤是干的,还主动吃了小半碗粥呢!”又过了七天,陈婶带着孩子来,孩子手里攥着个布老虎,蹦蹦跳跳地说:“先生,我再也不用换湿裤子啦!”

苏轼把这个病案仔细记在本子上,特意画了个小小的粥碗,标注“小儿脾肾阳虚遗尿:破故纸(盐水炒)磨粉,山药粥送服,十日痊愈”。他看着案上的记录,忽然想起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的记载——医书只提破故纸“温肾治腰痛”,却没说能治小儿遗尿,更没提和山药的配伍。这些藏在民间的用法,像雪堂外的溪水,悄悄流淌,却滋养了最朴实的日子。

下卷 二 诗友传方疗耳鸣 史志留白显民智

暮春时节,黄庭坚从江州来黄州拜访苏轼,刚进雪堂就捂着耳朵叹气:“子瞻兄,我这耳鸣的毛病又犯了,夜里总觉得耳朵里嗡嗡响,连写诗都没心思。”苏轼见他面色憔悴,眼底带着青黑,便知他是“阴虚火旺”——黄庭坚常年熬夜写诗,耗了肾精,虚火上扰才会耳鸣。

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