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崖春还记:郑相国补骨赋(上卷)(第1页)

琼崖春还记:郑相国补骨赋

楔子

唐咸通七年深秋,琼崖(今海南)的海风裹着湿热,吹得崖州城的椰叶簌簌作响。州府衙署的后宅里,一个身着绯色官袍的老者正扶着廊柱喘息,鬓边的白髭被汗浸湿,贴在消瘦的面颊上——他便是刚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的前相国郑愚。

自去年离京赴任,郑愚便被这南疆的湿热缠上了身。起初只是晨起腰痛,得缓上半刻才能起身;后来竟发展到夜尿频频,一晚上要起夜三四回,连安稳觉都睡不成。更让他忧心的是,不过半年光景,原本只是鬓角染霜的须发,竟变得如雪般白,铜镜里的自己,眼窝深陷,面色蜡黄,哪还有半分当年朝堂上的意气风发。

“大人,喝碗凉茶解解暑吧。”随从老周端着陶碗进来,碗里飘着几片当地的鹧鸪茶。郑愚接过碗,指尖触到碗沿的凉意,却觉得浑身发寒——明明是湿热之地,他却总觉得骨头缝里透着冷,像揣着块冰。“老周,你去街上问问,可有能治腰痛的大夫?”郑愚叹了口气,声音里满是疲惫,“再这么熬下去,我怕是撑不到回京的那天了。”

老周应声出去,没过多久就回来了,脸色却有些为难:“大人,街上的郎中都说您这是‘水土不服’,开的方子喝了也不管用。倒是巷口卖草药的黎婆说,您这是‘肾里没火’,得用山里的‘补骨脂’才能治,只是那药……从没在医书里见过,怕是偏方。”

郑愚皱了皱眉——他自幼熟读医书,《千金方》《外台秘要》都翻过,却从未听过“补骨脂”这名字。可看着自己日渐颓靡的身子,他又生出几分孤注一掷的念头:“既是民间的法子,便试试吧。你去把那黎婆请来,我倒要看看这‘补骨脂’是何方神药。”

窗外的海风卷着椰花飘进院,落在郑愚的官袍上。他望着远处茫茫的南海,心里满是茫然——这被贬的七年,像一场漫长的寒冬,而这不知名的补骨脂,能否成为驱散寒冬的那缕春光?

上卷 一 黎婆献方说医理 渔翁证药效初显

次日清晨,老周领着个身着黎锦的老妇人走进后宅。黎婆约莫六十岁,手里挎着个竹篓,篓里铺着油纸,放着些褐色的籽儿,像缩小的核桃,壳上带着细密的纹路,凑近闻,还有股淡淡的辛香。

“大人可是腰痛、夜尿多,还总觉得身上发冷?”黎婆刚坐下,没等郑愚开口就先问道。郑愚愣了愣,点头道:“正是,不知婆婆如何知晓?”黎婆笑着从篓里拿出一把褐色籽儿:“这便是补骨脂,生在山里的石缝间,专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