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金盏药香记:唐宫补骨传
下卷 一 银碾定粉疗遗尿 皇子脾肾虚得康
唐开元十八年冬,长安飘起了第一场雪,宫城的琉璃瓦覆着薄雪,像铺了层碎玉。李谨言刚用镶金兽首玛瑙杯为工部尚书调制完补骨脂酒,就见内侍监的人匆匆赶来:“李供奉,东宫的三皇子昨夜又遗尿了,皇后急得不行,请您快去看看!”
李谨言赶紧收拾好刻花银药碾和补骨脂,跟着内侍往东宫去。三皇子才四岁,裹着厚厚的锦被,小脸通红,见了生人就躲在乳母怀里。“供奉,这孩子每晚都要换两三床被褥,太医院开了‘缩泉丸’,吃了半个月也没效果。”皇后坐在床边,语气里满是焦虑。
李谨言轻轻摸了摸皇子的小手——冰凉得像攥着块雪,又看了看他的舌苔,白腻得像铺了层霜。“皇后娘娘莫急,”他温声说,“三皇子这是‘脾肾阳虚’。肾主封藏,像关水的闸门;脾主运化,像输水的沟渠。闸门松了、沟渠堵了,水才会漏出来,也就是遗尿。补骨脂能温肾固闸,还得加些山药通沟渠——山药能健脾益气,民间常用来治小儿虚症,安全得很。”
皇后点点头:“那该如何用药?孩子小,怕苦。”李谨言取出银药碾,将补骨脂(盐水炒)和山药按1:2的比例放入碾槽——盐水炒补骨脂能增强固涩之力,山药多放些则能中和药味。他双手握住银碾轮,顺时针慢慢滚动,银轮与槽壁摩擦出细碎的“沙沙”声,药粉渐渐变成浅米色,细得能随风飘起。“这银药碾碾出的粉比石碾细十倍,”他笑着说,“混在小米粥里,孩子尝不出药味。”
他又取过镶金兽首玛瑙杯,舀入一勺药粉,倒入温牛奶,轻轻搅匀:“早晚各喂一杯药奶,再用小米粥送服半勺药粉,三天就能见效。”皇后按方照做,第一天夜里,皇子只遗尿了一次;第三天,竟一夜无尿,被褥干干净净。皇后大喜,特意赏了李谨言一匹西域进贡的织金锦:“供奉的药具与方子,真是救了这孩子!”
李谨言在《宫廷药案》里详细记下:“三皇子,四岁,脾肾阳虚遗尿,补骨脂(盐水炒)+山药,银碾为粉,牛奶调服+小米粥送服,三日痊愈。”他摸着银药碾的刻花,忽然明白:这碾子的精准不仅在于药量,更在于“因龄调整”——小儿脏腑娇嫩,药粉必须细如飞尘,才能不伤脾胃,这是《千金方》里没写的细节,却是民间育儿实践里的精髓。
下卷 二 金盏温酒治寒疝 西域商客得安康
开元十九年春,长安西市的胡商渐渐多了起来,其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