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越珠舶脂香记:汉唐补骨海航传(下卷)(第1页)

南越珠舶脂香记:汉唐补骨海航传

下卷 一 唐扬港番商传方 船工痹痛得痊愈

唐开元二十三年暮春,扬州港的漕运码头帆影如林,阿拉伯商船“苏哈尔号”缓缓靠岸。船主哈桑站在船头,望着码头上熙攘的人群,手里攥着个布包——里面是从广州带来的补骨脂,褐色的籽儿在布包里轻轻晃动,带着岭南的辛香。“王掌柜,好久不见!”哈桑刚下船,就见扬州“仁安堂”药铺的王掌柜迎上来,手里提着个陶瓮,“这是新订的补骨脂,这次多带了些,扬州的船工都等着用呢!”

王掌柜笑着接过布包:“哈桑兄,您可来了!前阵子运河上的张船工,腰痛得不能撑篙,天天来铺里问,就盼着这番药。”两人边走边聊,来到码头旁的船工宿舍——张船工正靠在床板上,右腿肿得老高,裤腿卷到膝盖,皮肤发紫,一按一个坑。“王掌柜,您可算把药带来了!”张船工声音发颤,“这腿淋了运河的春水,疼得夜里睡不着,连翻身都得靠人帮。”

哈桑蹲下身,摸了摸张船工的膝盖:“这是寒湿痹痛,我们阿拉伯船工在海上遇到这种情况,会用补骨脂配茱萸煮水熏洗——茱萸能散寒止痛,比生姜劲儿足。”王掌柜赶紧让伙计取来吴茱萸,按哈桑说的,把补骨脂和茱萸按3:1的比例放进陶瓮,加了些黄酒和清水,用文火慢煮。“这陶瓮是扬州的老物件,保温性好,煮药能让药性融得更匀,”王掌柜解释,“比广州的椰壳锅容量大,适合船工们一起用。”

陶瓮里的药汤渐渐沸腾,冒出的白汽带着药香,飘满了宿舍。王掌柜用木勺舀出药汤,倒进木桶,让张船工把腿伸进去浸泡。“水温刚好,别烫着。”张船工把腿放进木桶,一股暖意顺着膝盖往骨头缝里钻,原本尖锐的疼痛渐渐轻了。哈桑又递过一包药粉:“这是补骨脂磨的粉,配着胡桃仁吃,早晚各一勺,内服补根本,外用去邪毒,双管齐下才好得快。”

张船工按方用了三天,腿肿就消了大半;七天后,竟能撑着篙在运河上划船,还特意给“仁安堂”送了条刚捕的鲤鱼:“王掌柜,哈桑兄,这番药太神了!现在我不仅能撑篙,还能帮着卸货物,比年轻小伙子还有力气!”王掌柜在账本上记下:“开元二十三年四月,张船工,四十二岁,寒湿痹痛,补骨脂(黄酒煮)+吴茱萸熏洗,配胡桃仁内服,七日痊愈。”

哈桑看着账本,忽然说:“我们阿拉伯的医书里,只说补骨脂能治腰痛,却没说配茱萸熏洗。你们扬州的法子,比我们的更细!”王掌柜笑着说:“都是实践出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