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脂济世:宋境药脉神话录(下卷)(第1页)

灵脂济世:宋境药脉神话录

下卷

第一回 药书撰录遇瓶颈 崩漏顽疾验新方

苏伯在药庐西角辟了间小室,墙上挂着晒干的补骨脂植株,案上摊着泛黄的麻纸,砚台里磨的墨混了点药汁——据说这样写的字能长久留存药气。自药仙离去后,他便立志把民间关于补骨脂的法子都写进书里,定名《莒州补骨脂实践录》。可写了月余,却卡在“妇人病症”这一章:书里只提补骨脂治男丁肾虚,却没半句关于女子的记载,苏伯翻遍《开宝本草》《本草图经》,也只寻得“通命门”四字,模糊得像蒙了层雾。

这日清晨,药庐的门刚开,就传来一阵踉跄的脚步声。一个穿蓝布裙的妇人扶着门框,脸色白得像窗纸,手帕上沾着暗红的血渍,说话都发颤:“苏伯……我这月事来了二十天还没停,量多得头晕,喝了三副止血药,反倒更重了,您救救我……”苏伯赶紧扶她坐下,指尖搭在腕脉上——脉细弱得像快断的丝线,再看她眼睑,淡得没半点血色,“你这是脾肾阳虚型崩漏,肾主封藏,脾主统血,肾阳不足,封藏不住,脾力不济,统不住血,光止血没用,得补肝肾、固冲任。”

可补骨脂能治妇人崩漏吗?苏伯心里没底。夜里他对着《实践录》发呆,案上的“破故纸”药罐忽然轻轻晃了晃,罐口飘出缕淡香,竟和去年阿柱发现的陶碾残香一模一样。他忽然想起村南的张婆婆——张婆婆守寡多年,前几年也犯过崩漏,后来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好的。天刚亮,苏伯就揣着包制好的补骨脂粉,往张婆婆家去。

张婆婆家的院角种着丛艾草,见苏伯来,赶紧端出热茶:“苏大夫是为崩漏的事来吧?当年我那病,是用补骨脂配着艾叶、阿胶治好的。”她指着艾草说,“把补骨脂用酒浸了,和艾叶一起炒,炒到艾叶发脆,再和阿胶一起炖成膏,早晚各吃一勺,吃了半月就好了。”苏伯眼睛一亮,赶紧问细节:“酒浸几日?火要多大?”张婆婆笑着说:“酒得用陈酿,浸五日,火要小火,别把艾叶炒糊,不然就没温经的劲儿了。”

回到药庐,苏伯立刻按张婆婆的法子制药。他把补骨脂泡进陈酒,五日后果然药香更浓,再和晒干的艾叶一起倒进陶锅,小火慢炒,屋里很快飘起温辛的香气,像冬日里的暖阳裹着草木气。炒好后,他把药末和敲碎的阿胶一起放进陶罐,加了点蜂蜜,隔水炖成膏状,琥珀色的膏体里还能看见补骨脂的碎粒。

妇人来取药时,苏伯叮嘱:“每日早晚用温黄酒送服一勺,别碰生冷的东西。”妇人半信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