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疆脂韵:北庭药魂神话录(下卷)(第1页)

唐疆脂韵:北庭药魂神话录

下卷

第一回 考古残瓶牵旧忆 胡麻炒脂治畏寒

2022年冬,吐鲁番考古工作站的灯光彻夜亮着。阿依古丽捧着从M11墓出土的青釉陶瓶,指尖反复摩挲瓶身上“北庭补骨脂粉”的刻字——这字迹与她前日在敦煌文献残卷里见过的“程奂书”笔迹,竟有七分相似。光谱仪的屏幕上,除了锰、锌,还多出“胡麻油”的成分标识,阿依古丽忽然想起楔子里的梦,梦里程奂将军手中的陶瓶,似乎正飘着胡麻的焦香。

思绪翻回大唐开元二十四年,北庭都护府迎来位特殊的客人——中原派来的监察御史慕容信。慕容信自幼生长在江南,刚到北庭就被寒风冻得缩手缩脚,不过三日,便总说浑身发冷,裹着两层狐裘也打哆嗦,夜里还常被冻醒,连喝三碗姜汤都没用。程奂见他脸色苍白,嘴唇泛青,伸手探他的手腕——脉沉细如丝,按之无力,“御史这是肾阳虚,北地寒邪直中命门,姜汤只解表,得用温肾的药才能除根。”

程奂想起伊布拉欣曾说,胡麻油炒补骨脂,能让药气更烈,便让人取来胡麻油和新收的补骨脂。他亲自掌勺,将胡麻油倒进陶锅,待油微热,放入补骨脂,小火慢炒——黑色的籽实在油里慢慢翻滚,渐渐泛出油亮的光泽,药香混着胡麻的醇厚香气,飘满了整个厅堂。炒好后,他把补骨脂碾成细粉,用温酒调成糊状,让慕容信早晚各服一勺。

慕容信初尝时,觉得药粉带着点胡麻的微甜,并不难咽。第一日,他夜里没再被冻醒;第三日,狐裘能减下一层;第七日,竟能跟着程奂在城楼上巡查,脸色也红润了许多。“程将军,这药竟比江南的人参还管用!”慕容信握着程奂的手,语气里满是惊叹。程奂笑着递给他一小袋药粉:“这是北地的‘暖肾粉’,用胡麻油炒过,比生用更温,你带回中原,若遇畏寒之人,可试试。”

慕容信回中原后,曾把这方子写进《北庭行记》,可现存的文献残卷里,只留下“北有骨脂,能祛寒”六个字,关于胡麻油炒制的细节,早已散佚在时光里。阿依古丽看着陶瓶里残留的药粉,忽然明白——千年后的光谱分析,竟替失传的文献补上了细节;程奂当年的实践,从来不是孤例,是藏在陶瓶里、刻在药香里,等着被验证的真相。她在考古报告上写下:“陶瓶药粉含胡麻油成分,印证唐代西域用胡麻油炮制补骨脂之法,此实践细节未见中原文献记载,为医药交流提供实物佐证。”

第二回 毡房妪授脂乳方 稚子五软获新生
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