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疆脂影:精绝药路神话录(下卷)(第1页)

汉疆脂影:精绝药路神话录

下卷

第一回 洛水宫寒难孕育 脂酒温经续亲缘

西汉元始二年春,洛阳城的洛水刚解冰,副使赵信带着精绝国的胡韭子,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府邸。刚歇下三日,管家就匆匆来报:“大人,东街的张娘子求见,说她多年不孕,听闻您从西域带回了神药,想请您救救她。”

赵信想起阿罗憾的嘱托,赶紧请张娘子入内。张娘子年近三十,穿着素色襦裙,眼眶微红:“大人,我嫁入张家五年,肚子一直没动静,看过不少大夫,都说我‘体寒’,喝了无数汤药也没用,婆婆都要让我夫君休妻了……”赵信见她双手冰凉,说话时带着颤音,便想起阿罗憾说的“肾阳不足”,便让人取来胡韭子,又去药铺买了艾叶、当归。

他按着阿罗憾教的法子,先把胡韭子用清水洗净,晾干后放进陶瓮,倒入洛阳产的米酒,密封好,放在灶边温着;再把艾叶放进陶锅,小火炒至焦黑,捣成细粉;当归切成薄片,备用。三日后,胡韭子酒酿成了,淡褐色的酒液里飘着药香。赵信让张娘子每日早晚各喝一小杯,同时用艾叶粉加温水调成糊状,敷在小腹上,连敷十日。

张娘子半信半疑地照做——起初只觉得小腹暖暖的,没别的感觉;到了第七日,她发现月经竟准时来了,之前总是错后十几天,量还少得可怜;又过了一个月,她的手脚渐渐暖和了,脸色也红润了些。三个月后,张娘子带着一篮桃花糕来谢赵信,笑着说:“大人!大夫说我有喜了!这胡韭子真是神药!”

赵信高兴极了,赶紧把这法子记在自己的《西域行记》里,写道:“西域胡韭子,酒浸配艾叶、当归,温肾暖宫,治妇人宫寒不孕。此法得自精绝国阿罗憾医师,中原典籍未见载,验之有效。”他让人把《西域行记》抄了几份,送给洛阳的几位名医,可当时中原医家多信奉《神农本草经》,对西域传来的“偏方”不甚在意,只有一位姓王的老医官,把这法子记在了自己的私人方册里,注了句:“待日后验证,再补入医书。”

赵信看着窗外的洛水,忽然明白——西域的药籽传到中原,不是终点,是新的开始;那些口传的法子,要经过无数次实践,才能慢慢走进文献里。就像这胡韭子酒,要在洛阳的陶瓮里温够时日,才能酿出最醇的药香;这药脉的传承,也要在时光里慢慢沉淀,才能续得长远。

第二回 南阳遗尿缠稚子 脂粥固肾显民智

东汉建武三年,南阳郡的麦田刚泛绿,郡吏陈默却愁得睡不着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