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卷一:渔妇脾虚添新证,膏加山药固脾胃
珠江口的潮声依旧,望海村的渔船每日清晨仍会载着渔民出海,可村东的渔妇阿秀却愁眉不展——她跟着丈夫出海收网时,膝盖也常疼,最近更是疼得连渔网都提不动,还总觉得肚子胀,吃不下饭,人也瘦了一圈。阿秀的丈夫见阿海的病好了,便拉着她来找陈阿婆和林景行。
林景行见阿秀扶着门框,脸色蜡黄,左手按着膝盖,右手捂着肚子,便让她坐下。搭她的脉,脉象沉缓而弱,像受潮的棉线,提不上力气;看她的舌苔,苔白腻,舌边还有淡淡的齿痕;又问:“除了膝盖疼,是不是还总觉得累,大便也不成形?”阿秀点头:“是啊先生,每天都觉得浑身没劲儿,拉的便稀稀的,吃点东西就胀得慌,膝盖一疼,更是连动都不想动。”
“这是‘寒湿痹痛兼脾虚’,”林景行轻声解释,“您常年在船上,海风潮气侵骨,得了痹痛;又常吃生冷的渔获,三餐不定时,脾胃早就虚了——脾是气血生化之源,脾虚了就没力气养骨头,痹痛也难好。只吃之前的补骨脂胡桃膏不够,得加些健脾的药,把脾胃补起来。”
陈阿婆从竹楼的药柜里取出一包晒干的山药,又抓了些茯苓:“山药能健脾益气,还能补肾,和补骨脂、胡桃是绝配;茯苓能健脾利湿,您肚子胀、大便稀,加些茯苓正好。”她教林景行调整膏方:“补骨脂还是十两,胡桃二十两,再加山药五两、茯苓三两——山药要蒸熟了捣成泥,茯苓要研成细粉,不然熬在膏里会有渣。”
熬膏时,陈阿婆先把蒸熟的山药捣成细腻的白泥,茯苓粉用温水调成糊状,等补骨脂泥和胡桃泥熬得黏稠时,再把山药泥和茯苓糊倒进去,继续用小火慢熬,边熬边搅拌:“山药和茯苓都是温和的药,不会影响膏方的温性,还能让膏体更细腻,吃着更顺口。”姜汁和蜂蜜的量没变,只是蜂蜜多熬了一会儿,让膏体更稠,方便阿秀随身携带。
阿秀按法子吃膏,早上用温水送服一勺,晚上睡前再吃一勺。第一天,她就觉得肚子不那么胀了,能吃下小半碗粥;第三天,膝盖的疼轻了些,大便也成形了;第七天,她能帮着丈夫整理渔网,不用总坐着歇着。林景行复诊时,见阿秀的脉象从沉弱变得平缓,舌苔的腻感也消了,便说:“脾胃养好了,气血能上去,骨头也能得到滋养,痹痛自然好得快。”
连吃半个月,阿秀的膝盖不疼了,肚子也不胀了,人也胖了些,脸色也红润了。她给陈阿婆送了一篮自己腌的咸鱼:“这鱼我用盐腌了半月,煎着吃香,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