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卷一:产后腰痛添血虚,骨脂配归补气血
黄河的汛期刚过,麦仁村的空气里还带着泥土的湿润,村西的秀英却愁眉不展——她刚生下孩子半月,本应坐完月子,却被腰痛缠得下不了床。夜里喂孩子时,稍一弯腰就疼得龇牙,连抱着孩子喂奶都得靠婆婆托着腰;更糟的是,她总觉得浑身发冷,手脚凉得像冰,恶露也没完全干净,颜色淡得像血水。婆婆急得团团转,听说王大爷的腰痛是张景然治好的,赶紧扶着秀英来找他。
张景然走进秀英的屋子,见她靠在土炕上,脸色苍白得像没染墨的宣纸,露在外面的手腕细瘦,轻轻按一下腰侧,她就疼得皱眉。“产后恶露多吗?有没有头晕乏力?”张景然轻声问。秀英点头:“恶露不多,就是总没完,头也晕,喂完奶就觉得浑身没劲儿,腰像断了似的。”
他伸手搭脉,脉象沉细而弱,比王大爷的脉更虚;再看她的舌苔,苔薄白,舌面还有些干纹。“这是‘产后肾阳虚兼血虚腰痛’,”张景然沉声道,“产后气血大亏,肾阳也跟着虚了——肾主骨,肾阳不足则腰失温养,血虚则不能濡养经络,所以又疼又虚。只像王大爷那样用怀骨脂配杜仲不够,得再加些补血的药,气血双补才行。”
他正想下笔开方,李阿婆提着一篮鸡蛋来了,听说秀英的情况,笑着说:“后生,产后的媳妇身子虚,怀骨脂不能用三钱,得减成二钱,不然温燥伤阴;再加当归二钱、枸杞二钱,当归补血,枸杞滋阴,既不碍温肾,又能补她亏的血。”张景然恍然大悟——产后多虚多瘀,用药需“温而不燥,补而不滞”,李阿婆的调整正合中医“顾护产后阴血”的要义。
最终的方子定了:怀骨脂二钱、杜仲三钱、当归二钱、枸杞二钱、生姜两片。张景然特意叮嘱煎药方法:“用砂锅煮,先把怀骨脂、杜仲、当归、枸杞泡半个时辰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煎到一碗,出锅前放生姜,煮五分钟就行——生姜别煮太久,免得耗气。”秀英按法子服药,第一日喝了,就觉得腰里暖了些,没那么冷了;第三日,恶露少了,能自己坐起来喂孩子;第七日,头晕乏力的毛病没了,腰也不那么疼了,能扶着墙在院子里走。
张景然复诊时,见秀英的脉象从沉细弱变得平缓,舌苔也有了些血色,便把当归减为一钱,加了一钱白术——白术能健脾,脾是气血生化之源,健脾能让气血补得更稳。连服半个月,秀英的腰痛完全好了,能下地做饭,抱着孩子走也不觉得累。她婆婆特意给张景然送了双自己做的布鞋:“这鞋是用黄河边的麻线纳的,结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