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川本草:彼岸花叶录
下卷 彼岸深悟·藏显归真
第五回 文献发难 枯根起沉疴
柳医官带着玄矶口述的彼岸花药性回到县衙,伏案三月修订《县境本草补遗》,却在呈给上级医署时遭了驳回。署丞掷下卷宗,斥道:“无叶红既无《神农本草经》佐证,又无名家医案可依,仅凭乡野道人几句口传,便敢写入方志?若传出去,岂不是让天下医者笑我等不辨真伪!”柳医官急得面红耳赤,争辩道:“此药确能治病,忘川乡数十人可证!”署丞却只冷笑道:“那便叫那道人带着药来,治好了我这顽疾,我便信。”
这署丞素有头风之疾,二十年来求医无数,每逢阴雨天便头痛欲裂,连眼珠子都像是要炸开,近来更添了心悸盗汗,药石罔效。柳医官连夜赶回忘川崖,对着玄矶连连作揖:“道长,此番唯有您能救我,也能救这无叶红的名声!”玄矶正在整理药圃,见他神色焦灼,便问清缘由,沉吟片刻道:“署丞之病,看似是风邪入脑,实则是长期情志郁结,导致气血逆乱——阳浮于上则头痛,阴亏于下则盗汗,恰是彼岸花能解的症。只是他久病体虚,需用陈根。”
阿络闻言立刻去药庐后翻找,那里埋着三年前采的彼岸花花根,外皮已呈深褐色,质地坚硬如石。玄矶取了二两陈根,先用黄酒浸泡三日,待根块变软,再与天麻、川芎一同入砂壶慢煎,又嘱咐:“煎药时需用忘川崖下的泉水,火要文武交替,像花叶交替那般,不可急功近利。”柳医官捧着药壶赶回县衙时,署丞正痛得在榻上打滚,服下一碗药汤后,不过半个时辰,便渐渐止住了呻吟。
连服七日,署丞的头风竟彻底断了根,心悸盗汗也消了大半。他握着玄矶送来的第二剂药,望着碗中沉底的根渣,忽然叹道:“我读了三十年医书,竟不如一株崖边野草懂人。”玄矶淡然道:“不是野草懂人,是人间的病痛,早把药性刻进了草木里。书册记不下的,实践自会记下。”署丞默然,亲自在《县境本草补遗》上添了批注:“忘川崖无叶红,陈根可镇逆气、敛阴血,花叶交替,藏显相生,非亲历者不能尽知其用。”
第六回 外乡求药 花叶辨虚实
入夏后,忘川崖的彼岸花已谢尽,取而代之的是崖壁间连片的青叶,像给红石披了层绿纱。阿络正跟着玄矶采摘青叶,准备晾晒储存,忽闻山下传来哭喊声,一个中年汉子背着妇人奔上山来,膝盖一软跪在药庐前:“道长救救内子!她已经三天水米不进了!”
那妇人面色苍白如纸,气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