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川花账:本草幽冥录(上卷)(第1页)

忘川花账:本草幽冥录

楔子

忘川之畔,彼岸花开得泼泼洒洒,如凝血铺就的绒毯,从奈何桥头一直铺向幽冥深处。没人说得清这片花田存在了多少岁月,只知花茎里淌着亡者的叹息,花瓣上沾着生者的念想。花田纵深处,隐着一间青瓦木梁的书店,檐角挂着串干枯的艾草,风一吹便簌簌作响——那是阳间驱邪的旧物,在这里倒成了区分幽冥与阳界的界标。

书店主人是个唤作“曼殊”的花妖,常着一袭月白长衫,袖口绣着半朵未开的彼岸花。她案头总摆着个陶制砚台,里面盛着的从不是寻常墨汁,而是收集来的、混着执念的眼泪,浓得发稠,泛着淡淡的苦香。案头还堆着些泛黄的竹简与绢册,并非经史子集,反倒记满了“车前子利水”“紫苏叶解表”之类的字句,边角处还沾着干涸的药渍——那是曼殊千百年间,从往来幽冥的魂魄口中听来的、未入正史的本草秘辛。

书店的规矩是曼殊自定的:阳间之人若能凭执念穿过彼岸花田,便可借她的泪墨,在新鲜的彼岸花瓣上写下对亡者的忏悔。字迹若能熬过七日风雨不褪,亡者便可减却阴间苦楚;可若字迹被雨水冲散,忏悔者便要代亡者坠入十八层地狱。只是鲜少有人知道,那些写满忏悔的花瓣,待七日过后,会被曼殊小心收起,烘干研末,混着不同的草药,制成解执念、疗心疾的药引——这是她独有的,藏在幽冥里的本草实践。

这日,暮色刚染透阳间的山尖,书店的木门便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。一股带着阳间湿气与药味的风闯了进来,曼殊抬眼,见门口立着个青衣少年,背着个藤编药箱,面色苍白如纸,唯有双眼亮得惊人,像是燃着最后一点执念。他手里攥着株枯槁的当归,根须上还沾着阳间的泥土,显然是循着某种指引而来。

“我要见阿娘。”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,却强撑着挺直脊背,“他们说,在这里写了忏悔,阿娘就能少受些罪。”曼殊指尖划过案头的艾草,目光落在他药箱露出的半片《神农本草经》上,那书页缺了一角,上面“当归补血活血”的字迹被泪水泡得发皱。她没说话,只是将一方新鲜的彼岸花瓣推到他面前,陶砚里的泪墨泛起细碎的涟漪。

上卷 第一部分 当归泣血

青衣少年名叫沈青砚,是阳间青竹山的药农之子。他阿娘苏氏原是镇上有名的女医,一手草药医术全靠祖辈口传心授,诸如“用蒲公英捣烂敷疮”“枇杷叶刷去绒毛煮水治咳”之类的法子,比官办医馆的药方还要灵验。只是苏氏从不肯将这些法子写下来,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