珀佑侯庭:汉代兽形琥珀神话录 (下卷)(第1页)

珀佑侯庭:汉代兽形琥珀神话录

下卷·珀伴侯眠:汉代药珀的传承与不朽

第一回 少年刘贺战伤·珀屑川芎化瘀痛

汉武帝后元二年,胶东王府的少年刘贺(海昏侯)随叔父狩猎,不慎被受惊的野马掀翻在地,右肩磕在青石上,当场肿起如馒头,皮肉下渗着暗紫色的瘀血,连抬臂都难。府里的医士用了草药外敷,瘀血却迟迟不散,刘贺夜里疼得辗转,祖父刘寄急得团团转,便请来了徐福的弟子——年方弱冠的医士李修,他承袭了师门“琥珀治瘀”的真传,更善将珀药与战伤调理结合。

李修赶到时,刘贺正趴在榻上,右肩敷着发黑的草药,眉头拧成一团。他先解开草药,见肩峰处瘀青如墨,按之硬实,再诊脉,脉象沉涩如滞河——这是“外伤瘀阻”之症,野马撞击导致气血壅滞,经络不通,寻常草药难化深层瘀血。“少主这瘀伤在骨膜下,需用琥珀通脉,再配川芎破瘀。”李修说着,从药囊里取出一个锦盒,里面是从祖传麒麟琥珀上磨下的血珀屑,色泽如凝霞,又取来晒干的川芎(蜀地贡品,善活血行气),按3:2的比例混合,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。

“这药糊要厚敷在瘀处,外面裹上浸过药汁的绢布,每日换两次。”李修一边为刘贺敷药,一边解释,“琥珀性甘平,能透骨通络;川芎辛温,能破瘀止痛,黄酒引药入里,三者相和,比寻常草药快三倍。”他又取来一枚新雕的琥珀虎形饰——是府里工匠仿麒麟珀雕的,虎爪处留了细孔,穿了红绳,“少主把这饰件系在左肩,虽不治伤,却能借瑞兽气定神,疼得轻些。”

头两夜,刘贺仍会被疼醒,李修便在他的卧室里点上琥珀熏炉,炉中混了少量乳香(西域贡品,能镇痛),淡淡的珀香混着乳香漫满屋子,刘贺的呼吸渐渐平稳。到了第四日,解开绢布时,肩峰的瘀青已淡了大半,按之软和;第七日,刘贺竟能握着木剑在院子里练习,只是肩窝仍留着浅淡的印子。

刘寄见孙子好转,便问李修:“这琥珀治瘀,比金玉还管用,为何不写进医书?”李修躬身道:“师门传下的手札里虽有记录,却多是实践之谈,未有系统论述。况且琥珀产自西域,价堪比金,寻常百姓用不起,纵写入医书,也难惠及众人——不如先在王府传习,待日后珀石易得,再广传不迟。”刘寄深以为然,便让李修将“琥珀配川芎治瘀”的方法,刻在王府药阁的竹简上,旁边还画了琥珀虎形饰的图样,标注“战伤用之,效佳”。

这一次实践,不仅让少年刘贺记下了琥珀的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