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珀贡丹:陇东安神药史神话录(上卷)(第1页)

宁珀贡丹:陇东安神药史神话录

楔子

明初洪武年间,陇东高原的宁州(今宁县),松林漫过黄土坡,霜降后的松针下,总藏着些泛光的硬块。采珀人老秦世代在此采珀,却只当是寻常饰物,直到这年深秋——他六岁的孙子阿牛,在松林里追松鼠时,被突降的惊雷吓得昼夜啼哭,眼窝深陷,脉象浮数如乱丝,是“惊则气乱、心神失守”之症。老秦用了安神的草药,却不见好。

一夜,老秦翻找采珀工具时,碰倒了装琥珀的陶罐,几块红透的珀石滚落在地,泛着暖光。他忽然想起祖辈说的“松魂能镇惊”,便取了块红透的珀石,在青石臼里碾成细粉,混在温热的小米粥里喂给阿牛。次日清晨,阿牛竟不哭了,还能跟着他去溪边拾柴。

老秦捧着剩下的琥珀,对着晨光看——红透的珀石透光如凝脂,黄浊的却蒙着雾。他试着用黄浊的珀石碾末,喂给邻居家受惊的鸡,效果竟差了大半。从此,老秦采珀时只捡红透的,黄浊的便留给孩子当玩物。这“红透为上、黄浊为次”的分辨,没有一字记录,却成了宁州采珀人的祖传规矩。而那碗琥珀小米粥,也成了宁州琥珀“安神”药用的开端,为百年后“岁贡宫廷”的往事,埋下了最质朴的实践伏笔。

上卷·宁珀凝香:陇东贡药的实践之章

第一回 万历惊儿·红珀龙眼定童魂

明万历二十三年,宁州采珀户秦家的第三代——秦守业,已接过父亲的青石臼,成了村里最会辨珀的人。这年冬,村里的孩童狗蛋,在腊月里放爆竹时,被炸开的火星吓得疯了般哭闹,夜里不睡觉,一听见声响就往床底钻,脉象弦数——这是“小儿惊风”之症,爆竹惊气扰了心,肝风内动,需安神定惊,兼补心脾。狗蛋的父亲请了村里的稳婆,用了压惊的符咒,却没半点用,只好来求秦守业。

秦守业赶到时,狗蛋正缩在床底,双手捂着耳朵,嘴里不停念叨“怕”。他先诊脉,再看狗蛋的面色——青白无华,是心脾两虚、心神无依的征兆。“这不是符咒能治的,得用红珀镇惊,再配龙眼肉补心脾,两样配着,才除根。”秦守业说着,从樟木箱里取出一块红透的琥珀,是去年霜降后在老松根下采的,珀体透光,能看见里面嵌着的细松针。

他将琥珀放在青石臼里,碾得细如粉尘,又从家里的粮囤里,取了些饱满的龙眼肉(从南方商队换来的,宁州不产,是秦家待客的珍品),放在陶罐里蒸软,再将琥珀末拌进去,捏成小丸子。“每日三次,每次一粒,用温水送服——龙眼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