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叶救荒记(下卷)(第1页)

藿叶救荒记

下卷·藿叶传食章

第一卷 春和脾虚疳积生 藿芽麦芽益脾胃

永乐十四年春分,陈州的春寒渐渐退去,坡地上的淫羊藿冒出鲜嫩的绿芽,像撒在褐色土地上的碎玉。经历了去年的春荒,村里的粮食虽有了收成,可不少孩子却落下了“面黄肌瘦”的毛病——村西的小石头就是这样,五岁的孩子,个头比三岁的还矮,脸蛋蜡黄,嘴唇干裂,每天只吃几口饭就推开碗,娘急得直掉眼泪,带着他找遍了村里的郎中,都说是“疳积”,却没好法子治。

“阿嫂,您快看看小石头吧!再这么下去,孩子的身子就垮了!”小石头娘抱着孩子,闯进林阿嫂的院子时,眼眶通红,孩子趴在娘怀里,有气无力地揪着衣角。林阿嫂蹲下身,摸了摸小石头的肚子,胀鼓鼓的,再诊他的脉,脉象细弱如丝,舌苔薄白而腻——这是春和时节,脾虚失运,食积成疳。去年的饥荒让孩子脾胃受损,开春后虽有粮食,却消化不了,积在肠胃里,才成了这模样。

“弟妹别急,这病能治。”林阿嫂指着坡地上的藿芽,“这淫羊藿嫩叶辛甘温,归脾肾经,能温脾助运;再加上麦芽,麦芽甘平,归脾胃经,能消食化积,两者配着做成饼,孩子爱吃,还能治病。”她解释道,春天“春生”,脾胃阳气刚升,得用温性的食材帮着“醒脾”,藿芽的温性正好能暖脾胃,麦芽的甘平能消积食,像给“蔫了的庄稼”浇上温水,既不烧根,又能催芽。

小石头娘半信半疑:“可孩子连饭都不吃,能吃这饼吗?”林阿嫂笑着去坡地采了一把嫩藿芽,又从自家粮缸里抓了把麦芽(去年秋收时留的,晒得干燥),回到厨房,先把麦芽炒香,磨成细粉;再把藿芽洗净切碎,和麦芽粉、少量玉米面混合,加了点红糖(过年时省下的),用温水和成软面团,拍成小圆饼,在平底锅上烙得金黄。

饼刚烙好,甜香混着藿叶的清辛味就飘了出来。小石头闻到香味,从娘怀里抬起头,眼睛亮了亮。林阿嫂递过一块温热的饼,孩子咬了一小口,慢慢嚼着,竟没吐出来,还伸手要第二块。“你看,孩子爱吃。”林阿嫂笑道,“每天吃两块,早晚各一次,再喝碗小米粥,不出十天,保准好。”

小石头按此法吃了五天,肚子不胀了,能主动要饭吃;十天后,脸蛋有了血色,能跟着村里的孩子跑着玩了;半个月后,个头似乎都长了点。小石头娘提着一篮新蒸的馒头来谢林阿嫂:“阿嫂,您这‘藿芽麦芽饼’真是神!我问了村里的老嬷嬷,她们说以前闹饥荒,也有孩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