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珀映潮:岭南辟疫神话录
楔子
明初永乐年间,琼州府(今海南)的渔民老林,驾着渔船在南海捕鱼。秋日的台风刚过,海面飘着细碎的泡沫,老林收网时,网底竟缠了块拳头大的琥珀——通体淡金,泛着海水的潮气,放在鼻尖闻,有淡淡的松香,与内陆的琥珀截然不同。老林从没见过这“海上来的石头”,便随手放在船舱的角落里。
三日后,船上的伙计阿福突然发热,浑身乏力,还伴着腹泻,老林以为是台风天受了寒,煮了姜汤,却没见好。夜里,船舱闷热,老林翻来覆去睡不着,摸到那块海珀,忽然想起祖辈说的“松香能驱邪”,便取来火石,点燃一小块海珀。
淡金色的琥珀遇火融化,松香气顺着海风漫满船舱,阿福深吸几口,竟慢慢坐起身,说“身子轻了些”。老林又煮了碗温水,让阿福就着海珀的余温喝下,次日清晨,阿福的热退了,腹泻也止了。老林捧着剩下的海珀,对着朝阳看——阳光透过琥珀,映出细碎的海纹,他忽然悟到:这不是普通的石头,是南海赐给渔民的“辟疫宝”。
他把海珀小心收好,回村后教邻里:“海珀燃之能驱邪,遇病烧一点,能好得快。”那时的琼州,湿热多疫,老林的法子像海浪一样,在渔民间悄悄流传,却没一字记录——这藏在渔船与海风里的实践,为百年后《广东通志》的“辟疫传说”,埋下了最质朴的伏笔。
上卷·海珀凝露:岭南护生的实践之章
第一回 弘治渔疫·海珀苍术辟秽邪
明弘治五年,琼山渔村遭遇罕见秋疫:渔民们先是发热乏力,接着腹泻呕吐,连村里的老郎中都病倒了。老林的儿子小林,已接过父亲的渔船,也成了村里的“海珀医”——他不仅会用海珀燃香,还在实践里摸出了“海珀配苍术”的辟疫法子。
村里的阿婆最先染疫,躺在床上呻吟,面色蜡黄,舌苔黄腻,脉象濡数——这是“湿热疫邪”之症,岭南秋湿重,疫邪裹着湿气侵入体内,导致脾胃运化失常,才会吐泻发热。小林赶到时,阿婆的孙子正守在床边哭,见小林来,急忙说:“林哥,快救救我奶奶!”
小林从怀里掏出一块海珀,是上月台风后捡的,泛着淡金的光,又取来晒干的苍术(从山里采的,岭南苍术性温,能燥湿辟秽),按一钱海珀、三钱苍术的比例,一起掰碎,放在陶碗里点燃。“阿婆,您深吸这香气,能把身子里的浊邪赶出去。”小林一边说,一边将陶碗放在阿婆的床头,让香气慢慢飘进她的口鼻。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