珀引丝路:北魏药饰神话录
楔子
北魏初年,欧亚草原的风裹着沙砾与松香,掠过鲜卑拓跋部的牧地。部落里有位被称为“风牧者”的药师,名唤木伦——他识得草原上每一株草药的脾性,能从马蹄踏过的泥土里闻出病症的气息,却唯独对一种“海光石”心存好奇。那石头是牧人们偶尔从西域商旅遗落的行囊里捡到的,通体暖黄,对着太阳看,石心竟似藏着细碎的海纹,摸在手里温温润润,还带着淡淡的异香。
这年深秋,部落与柔然部发生冲突,少年拓跋尘被柔然人的短刀划伤了小臂,鲜血顺着骨节往下淌,木伦用寻常的止血草药敷了三次,伤口仍渗着血珠。夜里,拓跋尘偷偷从怀里摸出一块“海光石”,用石块敲碎,将粉末敷在伤口上——那是他去年从一位波斯商旅手里换来的,只觉得好看,却不知用途。
次日清晨,木伦去查看伤口时,竟见拓跋尘的小臂已不流血,红肿也消了大半。“你用了什么?”木伦抓起少年的手,指着伤口处残留的淡黄色粉末。拓跋尘怯生生地递出剩下的“海光石”,木伦接过,指尖触到石面的温凉,鼻尖萦绕着若有若无的异香,忽然想起西域商旅说过的话:“此石生于西海之滨,经百年松脂凝化,能止血定魂。”
他将石末放在舌尖尝了尝,微涩后回甘,再看拓跋尘的脉象——昨日还浮数紊乱,今日竟已平缓有力。木伦捧着这块“海光石”,望着丝路延伸的西方,忽然悟到:这远道而来的石头,或许是草原人最需要的“药魂”。从此,鲜卑人对琥珀的认知,便随着丝路的驼铃,在实践里悄悄扎下了根。
上卷·珀启草原:鲜卑药灵的丝路实践
第一回 熊爪裂肌·拓跋烈刀伤得愈
暮春的敕勒川,草色刚没过马蹄。拓跋部的贵族拓跋烈,带着猎队追一只白额熊已三日——那熊伤了两名猎手,他誓要将其捕获。第四日清晨,熊终于在一处松林中现身,拓跋烈抽出腰间的环首铁刀,纵身跃下马背,刀刃直劈熊腹。熊吃痛反扑,左爪狠狠拍在他的左肩,皮肉瞬间裂开一道深痕,鲜血浸透了兽皮甲,顺着铁刀柄往下滴。
猎队将拓跋烈抬回部落时,他已疼得牙关紧咬,左肩肿得像充了气的皮囊,连呼吸都带着骨缝的刺痛。木伦赶来时,帐篷里已围了不少人,有人主张用烧红的烙铁烫伤口止血,有人说该用烈酒冲洗,吵得拓跋烈额头冒冷汗。木伦却俯身按住他的左肩,指尖从肩峰滑到肩胛——能摸到皮下瘀血凝成的硬块,再诊脉,脉象沉涩如滞水,这是“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