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脂济世:宋境药脉神话录(上卷)(第1页)

灵脂济世:宋境药脉神话录

楔子

大宋熙宁年间,莒县西大庄的月夜总裹着层淡得像纱的药香。村东那片刚翻整过的田垄里,佃农阿柱的锄头忽然撞上硬物——不是顽石,是半截青灰陶碾,槽沟里凝着些深褐碎屑,风一吹,竟飘出股似沉似温的异香,像老灶里炒过的豆子混了陈酒。阿柱没敢再挖,只把陶碾挪到地头老槐下,夜里却梦见个穿粗布短褐的老者,捧着碾槽说:“这碾里藏着莒地的药魂,等个懂它的人来寻哩。”三日后,州府派来的方士路过,见了陶碾便跪,指着重屑道:“此乃补骨脂之灵,是前朝人制药留下的根脉!”这梦与景,便成了一段药神话的开篇。

上卷

第一回 莒乡寒痹起疑云 古碾残香透玄机

西大庄的苏伯,是方圆百里有名的“活本草”。他祖上传下三间药庐,柜上摆的瓷瓶都刻着草木名,连门槛缝里都渗着当归、川芎的气息。这年入秋,村西的阿牛扛着锄头来寻他,进门就扶着腰哼:“苏伯,您瞧瞧,这腰像是灌了铅,一沾凉就疼得直不起,夜里翻个身都要咬着枕巾。”

苏伯让阿牛坐在竹椅上,指尖搭在他腕脉上——脉沉得像埋在湿土里的草根,再看阿牛的舌苔,淡白得没半点血色,连说话都带着股寒气:“你这是风寒湿痹缠上了肾经,肾主骨,腰为肾之府,寒气钻进去,骨头缝里都凉,能不疼?”说着便转身开柜,取了撮褐黑色的籽实,“这是补骨脂,辛温能驱寒,入肾经能壮骨,你拿回去煎水喝,三日后再来。”

可三日后,阿牛却垂着头来,腰弯得更甚:“苏伯,喝了药倒暖些,可腰还是疼,尤其早上起来,像被绳子捆着似的。”苏伯皱紧了眉,捏着那补骨脂籽看——籽实饱满,是去年新收的,没半点陈腐,为何药效不济?夜里他翻祖上传下的《药草杂记》,泛黄的纸页上写着“补骨脂,生用性烈,恐伤脾,需制后用”,可“制”是怎么制?祖父生前只说过“酒能引药入肾”,却没说具体法子。

三更时分,苏伯被一阵异香惊醒——不是药庐里的寻常药味,是白天阿柱说的陶碾那股香。他披衣出门,循着香走到老槐下,月光洒在陶碾上,槽沟里的碎屑竟泛着微光。苏伯伸手摸碾槽,指尖忽然传来一阵暖意,像有人在他耳边说:“酒浸三日,炒至香透,碾成细粉,方显真力。”

第二天一早,苏伯便让阿牛取来自家酿的米酒,把补骨脂泡在陶瓮里。三日满后,他把泡透的籽实倒在陶锅里,小火慢炒,直到药香裹着酒香飘满药庐,才倒在那半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