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宇的青春在支离破碎的家庭中艰难生长。
高考落榜那年,陈宇收拾起破碎的成绩单,揣着仅有的三百块钱踏上打工之路。
此时的陈强正值叛逆期,常对母亲冷嘲热讽:"你去找陈宇啊,他最听你的话。"
言语间满是对兄长的不屑。
童年的阴影始终如影随形。
陈宇记得母亲总把牛奶零食往陈强怀里塞,却从未给过他零花钱。
上小学时,表姐弄坏了他唯一一件父亲送的玩具,还将他揍了一顿,母亲却只是轻飘飘地说:"你姐姐比你大,她会明事理。"
“哪像你,从小到大都不让我省心!”
17岁半那年,陈宇跟着父亲的"熟人"来到工地做杂工。
三个月里,他从190斤瘦到130斤,扛水泥、搬钢筋,换来的只有包吃住。
当陈宇向父亲抱怨时,得到的却是:"有吃有住就不错了,那是你姑丈的工地,陈宇你也那么大了,要懂得感恩。"
陈宇在17年城中村被抢劫的那个夜晚,陈宇蜷缩在父亲店门口整整一夜。
陈宇攥着公交卡和钥匙,听着派出所回执单在风中作响。
一直到后面陈宇才明白当时的父亲,正在陪着新的女友逛街,根本无暇顾及他的死活。
母亲在电话里的质疑更像一把刀:"你肯定是撒谎要钱!"
成年后的陈宇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。
陈宇曾因生病住院负债累累,向家里求助却只得到:"把你养这么大没缺胳膊少腿就知足吧,那些乞讨的人可比你惨多了。"
心寒至极的陈宇,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和伤害后,终于下定决心彻底切断与家庭的联系。
陈宇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曾经让他感到无比痛苦的地方,跟着朋友一起打拼事业。
经过几年的努力,陈宇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。
陈宇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,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。
然而,每年春节的时候,陈宇都会默默地给家里寄钱。
虽然陈宇已经不再回老家,但陈宇当时的心中仍然对家人有着一丝牵挂。
只是,陈宇明白:母亲和陈强只是把他当作提款机罢了。
而父亲则依然在各个女人之间周旋,对家庭毫无责任感可言。
每当夜深人静,陈宇想起童年时那些被衣架抽打的夜晚,被开水烫伤的双手,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