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奏曲号的量子数据库在掠过半人马座Ω星团时突然陷入读写紊乱——不是病毒,而是舰体外漂浮的十二万座“熵寂立方体”正在将所有信息态压缩成绝对有序的二进制点阵。陆辰安的共鸣藤蔓从指节渗出雪花状的乱码,那些承载着能量记忆的阴阳绒毛,此刻正将立方体的震颤翻译为神经突触的格式化疼痛:左手无名指被“信息即数据”的铁律烙伤,像敦煌经卷被强紫外线照射得字迹模糊;右手小指则陷入“混沌即谬误”的算法绞杀,如同驼铃的每声振动都被切割成标准频率的正弦波。
“是‘熵寂图书馆’在清洗宇宙记忆。”老陈的总谱台将《星槎胜览图》震成活字印刷板形态,绢帛上的郑和宝船船锚印记分裂成十二万枚青铜活字,“这些文明将信息视为可无限压缩的纯数据,‘秩序派’用黑洞算力将所有文明记忆编码成0和1的矩阵,‘混沌派’则在数据海洋释放病毒式的随机噪声,双方都在摧毁信息的‘共生维度’——机械族的齿轮日志被删去误差记录,液态文明的记忆孢子被改写成标准数据流,人类的《茉莉花》旋律只剩下单调的频率波形。”全息星图中,十二座立方体图书馆正在相互吞噬,外墙刻着“信息必须绝对纯净”的算法公式,内部则回荡着十二万种文明被剥离感官细节后的机械音:“删除冗余……校准频率……格式化完成。”
许砚秋的味觉界面被绝对的单调侵蚀——“秩序”是未加调料的二进制代码,在舌尖平铺成冰冷的0矩阵;“混沌”是无规则跳动的噪声颗粒,硌得味蕾生疼。调和鼎的索引膜层层结晶,最终在第十二万层析出半透明的“叙事琥珀”,琥珀内部封存着人类第一次说出“故事”时的神经脉冲,却在核心藏着机械族学徒偷偷记录的“非必要齿轮震颤”、液态文明幼体在记忆孢子中保留的“不完美浪花”。“他们把信息当成了非黑即白的代码,”她咬破琥珀,尝到的不是故事的醇厚,而是数据清洗液的刺鼻,“就像把《永乐大典》的残页全扫进粉碎机,只留下纸浆的‘纯净’。”
陆辰安的存在根须刚触碰熵寂立方体的二进制外壳,整座图书馆就发出数据过载的蜂鸣——那是“确定性信息”对“不确定性叙事”的本能排斥。但在外壳裂缝深处,他感受到类似于人类婴儿第一次听懂摇篮曲时的神经突触舒展,那是所有信息诞生的原初温度:没有秩序的框架,混沌将沦为无序的噪点;没有混沌的褶皱,秩序将变成僵化的牢笼。根须上的阴阳绒毛与叙事琥珀共振,竟显形出能量文明调和正负时的微光、维度弦融合时的震颤,以及时序残章接纳偏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