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师蕊的笔记本上。她正在记录来到这个世界一周的观察:
"5月25日,观察记录:
1. 玫瑰比原着描写更有文学才华,写有大量未发表的诗歌;
2. 黄振华事务所的规模比书中描述的大,员工多达15人;
3. 1974年的香港出现了本应在更晚时期出版的作品..."
师蕊合上笔记本,深吸一口气。这些差异既令她不安又莫名安心——如果这个世界并非完全按照原着运行,那么未来或许并非不可改变。
事务所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。师蕊刻意控制着自己的表现,既展现专业能力又不至于太过突出。她将现代编辑的技巧不着痕迹地应用到文稿整理中,使黄振华的设计说明既专业又易懂。
"师小姐,"黄振华这天上午敲了敲她的办公桌,"能进来一下吗?"
他的办公室阳光充足,墙上新增了一幅建筑草图。师蕊认出那是后来成为香港地标的中环某大厦的早期设计。
"皇后大道东的项目很成功,"黄振华示意她坐下,"客户特别称赞了说明文件。老实说,我从没见过谁能把技术术语转化得如此优雅。"
"谢谢,这只是分内之事。"师蕊微微低头,掩饰眼中的笑意。
"不,这远超出一般助理的水平。"黄振华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,"我查过你的资料——港大文学系优秀毕业生,曾在《文学评论》实习。为什么选择来做建筑事务所的助理?"
师蕊心跳漏了一拍。她对这个身份的"过去"知之甚少。"我...对建筑一直有兴趣。文学与建筑都是创造的艺术,只是媒介不同。"
黄振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:"有趣的见解。"他顿了顿,"下周一我要去参加一个建筑研讨会,需要准备演讲稿。你愿意协助我吗?"
"荣幸之至。"师蕊点头,暗自松了口气。
午休时分,师蕊在事务所附近的茶餐厅用餐。刚坐下,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:"师蕊!真巧!"
玫瑰穿着一身鹅黄色连衣裙,头发松松地挽起,几绺发丝垂在颈边,衬得肌肤如雪。她身边站着庄国栋,西装笔挺,眉目俊朗,正礼貌地微笑。
"介意我们一起坐吗?"玫瑰已经拉开椅子,"国栋下午要开庭,只有一小时吃饭时间。"
"当然不介意。"师蕊挪了挪位置。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庄国栋。他确实英俊非凡,举止得体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