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伟明的眼睛闪烁着科研工作者独有的激情光芒,双手轻轻抚过电磁炮那冷峻的炮身,如同抚摸自己珍爱的孩子。
"方总,这台电磁炮的设计参数完全按照您提供的图纸实现了。"
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。
"主体采用超导线圈技术,发射功率达到32兆焦,炮弹初速可达每秒2.5千米,有效射程超过200公里!"
方宇围着电磁炮仔细查看,目光在那些精密的线圈和冷却系统上游移。
在他的前世记忆中,这种武器要到2020年后才能勉强实现装舰试验,而眼前这台设备的参数已经超出了他记忆中首批装舰型号的性能。
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从未来带回的知识和马伟明团队的努力。
"最关键的是能量转化效率和散热问题解决了吗?"
方宇问道,伸手触碰电磁炮的导轨系统,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。
"效率达到了78%!"
马伟明自豪地说。
"比我们最初预期高了15个百分点。”
“至于散热系统,我们采用了您建议的混合式液冷技术,即使连续发射五轮,炮管温度也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"
他指向炮身侧面的一系列精密仪器,
"这套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每个部件的温度和应力变化,一旦出现异常,会自动调整或进入保护模式。"
方宇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满意。
他轻轻敲击炮管,低沉的金属声在实验室内回荡。
"弹药的研制情况如何?"
"按照您的指导,我们开发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。"
马伟明从一旁的金属柜中取出三枚样弹,小心放在展示台上。
"标准穿甲弹,重23公斤,采用钨合金弹头,可轻松穿透现役舰艇的任何装甲;”
“多用途高爆弹,内置智能引信,可对海面和空中目标进行精确打击;”
“还有您特别要求研发的电磁脉冲弹,能够在爆炸点形成强大的电磁干扰场,使敌方电子设备瞬间失效。"
方宇拿起那枚电磁脉冲弹,仔细端详。
这种武器在他的记忆中,直到2035年才真正装备部队。
而此时此刻,它已经在他的引导下提前问世。
他想到了这种武器未来可能在东海和南海的应用场景,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感。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