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六章 谁说毛熊不行咱们就不行?(第1页)

赵国庆沉吟了片刻,眉头紧锁,目光在桌面的文件和墙上的苏-27照片之间来回移动。

他深吸一口气,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顾虑。

"方总,就连毛熊现在的舰载机都还在用米格-29K而不是那个难产的苏-33。”

“咱们现在连苏-27都没摸透,直接用苏-27改舰载机能行吗?"

方宇呵呵一笑,脸上浮现出一种胸有成竹的神情。

他向前倾身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。

"赵厂长,我理解您的担忧。但苏-27其实是一个极好的舰载机改装平台,甚至比米格-29更适合。"

他打开随身携带的文件夹,取出一张飞机结构图,指向机身中部。

"看这里,苏-27的机身强度和结构预留空间比米格-29大得多,这给我们的改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"

赵国庆凑近看了看那张图纸,脸上的怀疑稍稍减轻。

"但海上起降对飞机结构的要求非常高,尤其是着舰时的冲击力…"

"正是如此。"方宇不等他说完便接上话,"我们需要对起落架系统进行全面加固改造。”

“首先是主起落架,需要增强缓冲行程和承载能力,同时降低落地速度。”

“这部分可以参考苏-33的设计经验,但我们会做得更好。"

方宇翻开下一页图纸,上面详细绘制了一套全新的起落架系统,结构明显比原版更为粗壮,且采用了多级液压缓冲装置。

赵国庆的专业素养让他很快进入了技术分析模式,他指着图纸。

"这套起落架似乎采用了新型合金材料?"

"是的,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结构。"

方宇点点头。

"比原装起落架轻15%,但强度提高了35%。这是我们北方工业最新研发的航空材料。"

他没有提及这种材料在他的前世记忆中要到2010年后才会出现。

"其次是机体结构强化。"方宇继续说道,"舰载机需要承受的应力远大于陆基战斗机,特别是在着舰时的瞬间冲击和弹射起飞时的拉力。”

“我们将对机身框架、机翼根部和尾翼连接处进行全面加固,同时优化重量分布。"

赵国庆眼中的专业光芒越来越亮,但他仍有疑虑。

"舰载机还需要折叠机翼以节省甲板和机库空间,这对机翼结构是个巨大挑战…"
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