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人走向测试场边缘的一个简易棚,里面放着几把折叠椅和一张小桌子。
桌上摆着热水壶和几个杯子,看来是为测试人员准备的休息区。
方宇倒了两杯水,递给吴清源一杯,然后从旁边的文件袋中取出一份资料。
"吴总,您说得对,从资源配置角度看,在已有99A的情况下再研发新坦克确实显得多余。但是,"
方宇指向远处正在测试的坦克。
"这台坦克的定位完全不同。"
吴清源喝了口水,等着方宇的解释。
"这是一款轻型坦克,代号'雪豹'。”
“设计之初就是针对高海拔、山地丛林等特殊地形作战环境。"
方宇打开资料,指着第一页的技术参数。
"它的总重量只有36吨左右,比99A轻了近30吨。"
吴清源皱起眉头:"只有36吨?那防护性能不就大打折扣了吗?"
作为军人,他第一反应就是装甲防护问题。
"是的,从正面装甲厚度来说,确实不能与99A相比。但我们采用了全新的复合装甲技术和角度设计,在关键部位的防护效能仍然可以抵抗大多数常规反坦克武器。"
方宇翻到下一页。
"更重要的是,它的机动性和适应性。"
方宇指着几组数据:"雪豹采用了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,功率重量比达到33马力/吨,最高公路速度70公里/小时,越野速度可达45公里/小时。”
“而99A的功率重量比只有27马力/吨左右。"
吴清源点点头,对这些数据有些印象,但还不明白研发这种坦克的意义何在。
方宇继续解释:"它装备了一门105毫米线膛炮,虽然口径小于99A的125毫米炮,但新型弹药技术确保了足够的穿透力。
“火控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,包括热成像、激光测距和自动跟踪功能,精度甚至优于99A。"
吴清源的困惑越来越深。
从装甲防护到主炮口径,这台坦克的各项指标看起来都不如现役主力99A,甚至在某些方面连老旧的88式坦克都比不上。
为什么要投入资源研发这样一款"退步"的坦克?
仿佛看穿了吴清源的心思,方宇微微一笑。
"吴总,这台坦克最大的优势不在单项性能指标上,而在于它的战场适应性。请看这几项特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